江陵城,乃是荊州的重鎮,也是江東唯一一座位於長江北岸的城池。
但是呢,孫權如今覺得這座城池很雞肋。
因為這座城池對江東的意義,是當成進攻荊北的跳板、橋頭堡。然而現在的江東內憂外患不斷,已經沒有實力去謀取擴大疆域了。
所以呢,這座城池的劣勢就無限被放大了。
其一,是駐軍的壓力。
位於前線,自然是要大軍駐守的。江陵城也是如此,孫權讓潘璋領著萬餘人駐守,而且這些將士都是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讓如今狼煙四起、兵力緊缺的江東,更是雪上加霜。
其二,是錢糧的壓力。
江陵是一座孤城,四周出了長江外,都被曹軍給包圍了。也導致了一點城外根本無法種植,江東必從荊南或者揚州,運糧去供給兵卒。頻繁調動水軍的人力姑且不算,光運糧的民夫就消耗了不少糧食。
光這兩點,就能讓孫權生出放棄的心思。
但是呢,他若是將江陵城放棄,能減少的壓力,也就上面這兩點了。曹軍笑納了江陵城後,荊北無憂後,絕對會大軍南下,讓荊南各地的壓力倍增的。
陸遜的建議,是放棄。
他覺得江陵城已經毫無用處了。
曹軍已經大軍威壓江陵城,若不是曹魏君主的新舊更替,也早就圍城而攻了。在江東沒有多餘兵力的救援下,城池陷落就是個時間問題。
而曹軍攻陷了江陵,也會發兵湧向荊南。
既然如此,何必還要堅守呢
沒必要讓潘璋麾下萬餘人,做無所謂的犧牲不是
而且,從大局上看,江東的精銳水軍,呆在東線拱衛吳郡對時局更好。
雖然說,曹軍的東線兵力,已經被去年的石亭大戰給消耗得七七八八了。但是萬一,曹軍從青州、司州和兗州調遣兵力來入寇東線呢
有水軍在東線長江上游弋,不就能安定人心了嗎
而水軍回到了吳郡,護衛吳郡的兵力便可以騰出手來,去剿滅山越的內患。爭取早一日,安穩的發展民生,積攢戰爭底蘊。
孫權覺得,陸遜的思慮是很有道理的。
不過呢,他仍舊舉起不定。
不是捨不得將領城,而是擔心荊南將士計程車氣。怕忽然放棄江陵城,讓將士們覺得整個荊州都守不住了。
蟻『穴』尚且可以潰堤
更何況是被曹魏大軍壓境,面臨死亡的人心。
他思慮了一番,便召回來了駐守東線的諸葛瑾商議。
嗯,原先督戰東線的呂範,年紀頗大了,這兩年大病小病就沒斷過。孫權也就很體恤的,讓這位跟隨孫策打下江東基業的砥柱重臣歸來養病,頤養天年。將東線的重擔,交給了對江東孫家忠心耿耿的諸葛瑾。
好吧,其實是孫權也就能和諸葛瑾商議了。
在建業的江東重臣,幾乎都是出身於江東的世家。他們如今的心思,是憂慮家底逐漸被掏空,比憂心江東孫家基業傳承更多一點。
而且在這種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日後追責的決策上,他們也保持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