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曹洪,出了一口惡氣的天子曹丕,終於可以好好的和曹真商議進攻幽州之事。
他也覺得,此番是攻伐幽州的良機。就算不能一舉攻滅,也能讓幽州人心惶惶、削弱實力,為以後奠定滅亡的基礎。
但是呢,群臣又是一致的諫言反對。
理由也很充分曹魏如今的錢糧,也不充裕了。
去年曹休的敗績,讓東線的錢糧都損耗一空;狡狐陳恆攻伐江東及蜀中,也將荊州、益州的賦稅錢糧都投了進去。
冀州、幷州和關中,一直都是重兵駐守的地方。他們糧秣在供應駐軍將士後,每歲的結餘,真不能支援得起曹真發動大戰。
三個月。
這是朝廷積累的糧秣,能供給曹真大軍發動幽州之戰的時間。這點時間,對幽州發動攻擊,又能取得什麼戰果呢
萬一,到時候幽州毫髮無損,還趁著曹軍糧盡撤退的時候銜尾追擊,豈不是會有演變成為大敗的危險
其中,有一個人的諫言,尤其的不留情面。
是御史中丞鮑勳。
他絲毫不畏懼天子曹丕的權威,直接翻了舊賬,說這次發動對幽州之戰,和之前曹丕一意孤行去攻打江東沒有什麼區別。結果是無功而返,結局是勞民傷財、動搖曹魏的根基。
然後呢,他就被降職成為了治書執法。
但是呢,這只是事情的開始。
鮑勳是曹魏的元勳之後,鮑信之子鮑勳。
鮑信,是魏武帝的故交,也是當年力主迎接魏武帝入主兗州的人。後來在攻打黃巾的時候,更是為了救魏武帝而戰死。
魏武帝當年,因為找不到鮑信的屍體,便以用木頭刻出鮑信的模樣下葬,灑淚祭之;還善待鮑信的家人。一直到當上魏王,都沒有忘記過這份情誼。
結果呢,天子曹丕現在將鮑勳下了大牢。
理由是曹真攻伐了兩個月,面對有諸葛亮駐守的幽州和張飛坐鎮的幷州,看不到一丁點破城的希望。便上書請罪撤兵,請求降職懲罰什麼的。
鮑勳覺得曹真無罪。
他在朝廷上直言說,曹真身為大將軍,抓住征戰機會努力報效大魏是份內的事。此番徒勞無功的錯,應該是朝廷決策不明的錯。
畢竟曹真是請戰,做出決策的是朝廷。
話是這麼說沒錯,道理也是這個道理,但是鮑勳忘了一點天子曹丕的顏面。
當時群臣都是反對了進攻幽州的,而促成攻伐幽州,是一意孤行的曹丕。也就說,鮑勳等於當著朝中百官的面,直接指著天子曹丕的鼻子,大罵說豎子誤國
這樣的情況下,天子曹丕會忍得下去嗎
他要能忍了,他也就不是曹丕了。
當即,就以誹議天子、挑唆君臣不和等等各種罪名,將鮑勳扔進了大牢裡。以今日的權勢與剛愎,也是因為舊日的怨恨。
好吧,鮑勳和曹丕也是有舊怨的。
鮑勳為人剛正不阿,和當初的崔琰一樣,不結黨、不徇私。出仕以後在每個職位上都盡心盡責;對君主任何不合理的地方,也都會忠心耿耿的諫言。
堪稱士人為官的表率。
比如當年郭皇后的從弟,犯了法當死,身為魏國世子的曹丕去信求情,都不能阻止他秉公處理。
比如曹丕當為了魏王、皇帝后,他勸說曹丕應該多放點心思在農桑和軍事上,而不是大肆勞民傷財蓋宮殿,和無所事事的去狩獵、宴飲作樂。
不止一次,引經據典的把曹丕氣得變了臉『色』,親手撕毀了他的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