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冬十一月。%∷八%∷八%∷讀%∷書,≮※o
第二任魏王曹丕,繼位後便發動的第一次征伐江東,在耗費了無數錢糧後無功而返。因此司馬懿奇奪嶄春郡的功績,便成了他能拿出手的遮羞布。
他在下詔收斂、祭奠陣亡將士後,便親自作書上表朝廷給司馬懿請功。再加上司馬懿,本來就被曹丕當初友朋相待,讓這個鷹視狼顧的官職,一下子連跳數級,從中堅將軍變成了徵虜將軍。
這個官職是和法正的徵蜀將軍是同級的,也是僅次於夏侯尚的安南將軍。
所以呢,一時間司馬懿的風頭在朝中無兩。人人競相奔走相告,稱讚其為謀略奇才,曹魏的中流砥柱。
而且很湊巧的,曹丕另一位友朋之臣,吏部尚書陳群,也無意中將司馬懿的威望推波助瀾了一把。
是的,陳群曾經給曹丕做過選拔官吏的建議。
曹丕準了,讓他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透過家庭出身和背景、個人品行才能、確定品級三個方面,來作為士人出仕的選拔變成制度化。
這種制度,本來的出發點是好的。它的要求是評議人物的標準,強調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幾乎延續了已故魏王曹『操』時期,多次頒發的招賢令。
但是呢,在實際的執行上,卻變成了世家大族的狂歡盛宴。
無他,家世他們有;道德他們也相互吹捧;至於才能嘛
如今的大漢朝,有幾家黔首百姓,能有機會讓孩子讀書呢?他們能在苛捐雜稅中,保證不捱餓就是天大的福氣了!
比如剛剛立下戰功的司馬懿,出身於天下望族河內司馬氏,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借上了九品中正制的春風,被人稱之為世家子的典範。〖∈八〖∈八〖∈讀〖∈書,2∞3↓o
當然了,這是曹丕罷兵歸來的小『插』曲而已,人們很快就被另外一件事給吸引走了注意力。
天子劉協,在朝中百官的友好建議下,讓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璽綬禪位,要將皇帝的寶座讓給曹丕。
曹丕在三次上表辭讓後才接受了。登受禪臺稱帝,改元黃初,改雒陽為洛陽,大赦天下,讓大漢朝變成了大魏朝。
就是有些細節,經不起推敲。
冬十一月,不過才三十天而已!
就這麼點時間,竟然將“禪讓”和“推禪”,三次來回相互客套的流程走完了!
還能抽出時間來,蓋好了受禪臺、準備好了魏王變成魏帝的各種服飾、物品等等禮制所需。更別說,禪讓天子位置的劉協變為爵位公,直接就一錘定音的確定了,以河內郡山陽邑萬戶俸養。
不過呢,這種細節,沒有多少人去關注。
關注了的人,也不會說出口。
反而曹丕做的另一件事,讓人在心中詬病。他在接受劉協禪讓的時候,就公開把劉協獻上的兩個女兒納為妃子,這是有違禮制的!
如果說曹魏代漢乃是大勢所趨,人們對曹丕一個月內就當了皇帝,還能理解;那麼,他納了劉協的女兒就是私德有虧,讓人對未來失望。
才剛稱帝呢,就貪圖女『色』而不顧禮制的約束了,以後得變成怎樣呢?
人們隱隱有了答案。也隱隱覺得,以後還是不要抱太大希望的好。
值得一提的是,曹丕登基之後,便設立了中書省。
官員統一由士人充任,原由尚書郎擔任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責,轉由中書省官員擔任,機要之權漸移於中書省。
而中書令,是太原孫資。
就是曾經與狡狐有過交集,關係處得時分融洽的孫資孫彥龍。
他友朋賈逵,也得到了曹丕的善待,出任豫州刺史。再加上郭淮、王昶等人也一直是曹丕的故吏,意味著幷州士人的勢力,終於在朝中佔了一席之地。
嗯,曹丕追諡曹『操』為魏武帝,並總結了大漢的興衰,定令『婦』人不得預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
順帶的,還削奪了藩王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