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ent
潘浚,潘承明,最早是隸屬劉表的僚佐。
劉表故去後,在文聘的勸說下,出仕於狡狐麾下。他也得到了狡狐的厚待,委以重任讓他立下功勞,以年方三十的年紀,便位列一郡太守。
也正是因為他的官職,來自於狡狐的擔保,這些年日子過得不好。
夏侯尚接手荊州後,對他都不怎麼友善;于禁來了以後,更是將他當成了後孃養的。
其實這也不奇怪。太守之職嘛,朝廷才有資格任命的、兵權政權一手抓的一郡之守,竟然不是自己人。
排斥擠兌,也是應該的。
不過呢,潘浚為官以剛直清廉著稱。
又曾經在戰事中立下不少功勞,讓他們抓不到小辮子給奏免了。
如今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南,潘浚便以自己的威望,招攬青壯與軍中兵卒一起固城池而守,等待救援。
只是很可惜,他等到的,卻是于禁投降和曹軍無力來戰的訊息。
駐軍在荊北的夏侯尚,得知荊南有變後,想來救援,卻被江東水軍給堵了道路。雙方在長江之上,大戰了好幾場了,結果是曹軍輸得多。
有錦帆甘寧親自橫舟於長江上,這個世上,還真沒有幾個人能打得贏。
而武陵郡太守呂常和護軍馬謖,這些狡狐的舊部,倒是挺積極來救援的。但是呢,雙方之間,還隔了個零陵郡呢!
而且孫權所置的交州刺史步騭,也率軍從鬱林郡往上,開始攻打武陵郡。
呂常等人的兵力本來就不多,能保住武陵郡不失,就是萬幸了。怎麼可能還有餘力去攻打零陵郡,趕去臨賀郡救援。
所以呢,潘浚在堅守兩個月有餘後,便做了個決定。
因為陸遜的一句話。
江東眾將,都聽過潘浚的名聲,也挺佩服的。
是故,在時機成熟了以後,陸遜便讓使者帶來了一封書信來給潘浚。
開頭的部分,無非是恭維敬佩一番潘浚的為官為人,馬上就轉到了正題,勸說他不要再讓治下子民傷亡了。
最後,便來了個攻心之計“以承明之智,不知世之狡狐為何時隔四十年,方才為母守喪乎!以承明之功,可比得上世之狡狐乎!”
好嘛,潘浚看完了以後,當即就兩行清淚而下。
他當然知道狡狐是為什麼要去守孝!
不就是因為曹老大的猜忌,為了苟全『性』命,不得不放下一切權力,去守孝嗎!
所以他也聽進去了,陸遜的潛臺詞連戰功赫赫的狡狐,都被『逼』到了這一步。潘太守何必還要為曹魏效命呢?
難道是為了他日,也要和狡狐一樣守孝去苟活嗎?
潘浚在心中默默嘆息了幾聲後,便拱手躬身想著北方而拜,擲地有聲,“某此生不負魏王,只負狡狐之提攜耳!願來世結草銜環報之!”
說完,便讓人開城投降,從此做了江東之臣。
他的投誠,昭示著荊南之地,除了武陵郡之外,皆歸江東所有。
也給了曹老大一個答案。
是的,魏王曹『操』。
遠在幷州上黨郡的魏王,得知荊南之變後嘆息不已。
對於禁的投降。
這位被他從微末中提拔起來的,跟隨著他東征西討了三十年的心腹愛將,兵敗了,丟了荊南三郡!
還投降了!!
他實在是無法理解。
不是不能理解于禁的兵敗。自古勝敗乃兵家常事,他自己就敗了不少次。他不理解的是,于禁是為什麼會投降給江東?!
難道孤,竟然比不上江東碧眼兒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