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仕途之上,對於權爭,要麼兩不相幫的不介入,獨身自好;要麼就選擇投身於一方,竭盡全力的群策群力謀取未來。
沒有腳踩兩隻船的,左右逢源。
因為死得最慘的人,就是腳踩兩隻船的。
左右逢源在最初的時間內,因為自身價值被雙方都竭力拉攏,的確可以很吃香。然而,在被發現了以後,就會被雙方都不容,聯合打壓。
誰都不想,自己的機密謀劃,被人吃裡扒外賣了出去不是?
所以呢,鍾繇對於王昶,在他罷免的時候來拜訪,來獻策要讓夏侯尚留在荊州,當即就不再有疑心。若是王昶要是真的踩兩隻船,老謀深算的鐘繇想要發現,想讓別人也發現,實在是太容易不過的事了。
是故,他也直接問出了,表示接納王昶改頭換面的訊號。
“文舒,汝有何謀劃,能讓夏侯伯仁留在荊州邪?”
王昶一聽,也發自內心的笑了。
“昶多謝相國信任。”
先是一個很感恩的拱手致敬,他有很謙虛的將所思說出,“丕公子世子之位,依然穩若磐石。而且自幼便與夏侯都督相善,若是他能向魏王求情,調任司馬主薄前往荊州參夏侯都督兵事,事情便可濟矣!”
鍾繇聽完了以後,微微一沉『吟』,便舒展了滿臉的溝壑,“大善!文舒不虧名門之後也!”
的確,王昶這個建議,有很大的可能讓夏侯尚繼續留在荊州。
魏王曹孟德畢竟已經老了,曹丕的世子之位也沒有懸念了,如此情況下,曹老大肯定會為曹丕的未來執掌曹魏培養勢力。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忠於魏王曹孟德的人,未必就會忠於曹丕。
反過來也一樣,曹丕覺得放心去用、去信任的人,未必就是魏王曹孟德能信任的人。
曹魏的基業既然已經定下了要傳給曹丕,那麼就從曹丕的角度去考慮,優先挑選曹丕能信任的人。不然在權力過渡了以後,曹丕依然會再來一遭。
到了那個時候,難免會引起『騷』『亂』。
出於基業長青的考慮,曹老大也不會將這樣的隱患,留給下一輩不是?
狡狐陳恆,就是曹老大親手提拔的人。
一開始被安排成曹昂的班底,雖然說在曹昂故去了以後,也轉為親善曹丕,但終究是隔了一層。
而夏侯尚就不同,他從小便和曹丕親善了,是絕對的心腹!
更深一步的考慮,夏侯尚終究是宗室大將,是曹魏第二代中,為數不多能獨擋一面的都帥!尤其是荊南之失利,罪在於禁,而並非他。
他不過是因為督荊州兵事,被職責所牽連罷了。
所以說,無論從哪一種方面,曹丕都有理由,在夏侯尚和狡狐陳恆之間,厚此薄彼。
更何況,狡狐這些年的赫赫戰功,讓曹老大自己都有了猜忌之心,擔心以後會尾大不掉呢!曹老大都不得不雪藏的人,曹丕能駕馭嗎?
他要能駕馭,也不會那麼艱辛才當上世子了!
王昶想鍾繇的提議,讓曹丕上書請魏王曹孟德調任司馬懿去荊州,也就是根據了這點。
司馬懿,不光是深有謀略的丞相主薄,更是曹丕當成了友朋的心腹。而且他去荊州,也不會引起夏侯尚覺得自己被輕夷了。
畢竟他們兩人,早就定了兒女親家了。
打斷骨頭連著筋呢!還巴不得相互扶持,同心協力穩定權勢呢!
“昶不敢當相國之贊。”
被誇獎了的王昶連忙謙虛了一句,“此謀劃,以相國之智定然能想到,昶不過是班門弄斧罷了。而且,此謀劃依然有一絲紕漏,乃是魏王將如何安置狡狐邪?”
是啊,曹老大都向天下傳遞了訊號,將要再度重用狡狐。以他魏王之尊,肯定要言出必行,絕對不會出爾反爾,拿自己的威望當笑話的。
“文舒無憂!”
鍾繇起身來到王昶的身邊,輕輕的抓起他的手錶示親近之意,“馬孟起奪了漢中,勢力坐大,得有人遏制才行。老身再向丕公子建議,讓狡狐去巴中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