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時候,就是這麼殘酷。
犯了一次錯,就得用一生去品嚐苦果。
連個補救的機會,老天爺都永遠吝嗇著,不給你。
對於曹老大而言,對赤壁之戰、對奪取江東的執念,就是他犯下的錯。如果他當年,聽從荀攸、賈詡的建議,率兵去攻打幽州;那麼,就不會今日的恚憤不已。
明明已經將馬騰打到了隴右,讓涼州各地的羌胡懼怕天威,紛紛送來了歸順的意圖;明明可以趁著蜀中馬家軍來援之前,打個時間差,一舉攻佔隴右。
都佔據了天時、地利與人和了,卻不得不退兵回援河東郡。
他很不甘心,卻無可奈何。
幷州關羽部攻勢太過於銳利,夾帶著奪取三郡之威,足以讓冀州人心惶惶。況且,關羽當年在他麾下呆過,官渡之戰大展神威,讓曹營眾將都對其驍銳心生忌憚。
若他沒有率領大軍回去河東,給幷州的劉備軍施加壓力,關羽部就會從太行八陘殺入冀州,和涿郡的張飛部雙管齊下。
曹仁的兵力,防備一路綽綽有餘,防備兩路,就太難了。
而曹休的兵力,只能和梁習及於禁合兵一處,抵禦匈奴及劉備的大軍,根本無法分身。
若是當年在許昌,聽從郭奉孝和程仲德的建議,將大耳賊給殺了!
何至於今日之事邪!
哎
曹老大如今,心裡反反覆覆的,都是悔不當初。
而且,鬚髮皆花白的他,在夜半無人獨處時,還會在臉上洋溢著憂慮。
因為荀攸和賈詡的一句話。
“魏公,我軍回援河東,關中有夏侯秒才及張儁乂在,可保寸土不失,無須擔憂馬孟起及漢中張公祺的反撲。我等之擔憂,乃是今日之事,恐為後日之常態耳!”
是的,他們給曹老大扔下了,一個細思極恐的未來危機。
天下自討伐董卓後,涿鹿至今,剩餘的割據勢力,是曹老大一家獨大,權威佈滿了大漢朝半壁江山。
所以呢,他一直勵精圖治,揮鞭四海,想在有生之年剿滅四方不服,讓天下政令出一家。
然後呢,劉備、孫權、馬騰等勢力,在生存壓力下,在各自的雄心壯志下,無須相互派遣使者,便不約而同的抱團取暖。
曹老大進攻關中,孫權便出兵揚州,劉備就出兵幷州。
其意圖,不光是趁虛而入奪取疆土,更是唇亡齒寒。他們都怕馬騰被滅了以後,下一個就是自己。
而且,這將會演變成為常態!
無論曹軍的兵鋒征伐哪一家,其他兩家都會出兵牽制及策應。
曹老大控制的疆域太廣泛了,戰線也太長了,必須要駐紮許多兵力來防禦。這就會導致了一個後果。
窮兵黷武!
自古“國雖大,好戰必亡”。
大漢朝為何走到了如今風雨飄搖的地步?
其導火線,不就是在涼州打了一百多年的戰爭嗎!
一百多年的戰爭,消耗的錢財上千億。不光打空了大漢朝積累的家底;還打得天下苛捐雜稅多如牛『毛』;打得天下民生凋敝,怨言大起。逢著旱澇之災,不堪其苦的百姓便揭竿而起,求平凡而又渺小的希望:有口吃的,活下去。
這還是積威四百年的漢室!
他曹老大竊取漢室權柄,方才建立魏國,恩威未立,就要陷入戰爭的泥潭中!談何取得天下民心呢?
若是連年起狼煙,連年徵調民力,會不會,就被依然心存漢室的人,振臂一揮,就景從無數,演變成為聲討曹魏的殘暴及不臣呢?
哎
曹老大深深的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