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丘子繁,是毋丘興。
他原本是陳恆在河東之時,就跟隨左右的部將。
後來被陳恆引為心腹,任命為部曲督,還外放去魏興郡駐守。但當時曹老大本著消減陳恆羽翼的心理,和夏侯淵為女婿謀劃未來,便將其調去了關中任職。
如今陳恆讓夏侯稱帶一句話給毋丘興,說自己缺書佐,無非就是提攜舊部子侄輩的考慮。畢竟書佐是日夜跟隨在身邊之人,非嫡系不能擔任。
當然了,主要是『奸』詐無比的狡狐,惦記著人家的兒子:毋丘儉。
而漢寧王之玉,則是陳恆與法正謀劃的離間計。
初,漢中有人在地下挖出玉印者,進獻給張魯,眾人皆以為祥瑞,因此勸張魯自立為“漢寧王”,以受天命。
後,張魯麾下功曹閻圃,乃智謀之士,諫曰:“漢川之民,戶出十萬,四面險固,財富土沃,上匡天子,則為桓、文,次方竇融,不失富貴。今承製署置,勢足斬斷。遽稱王號,必為禍先。”魯從之,乃止。
但這件事情,當時還鬧得漢中人盡皆知,連荊州都有所耳聞。
無他,因為張魯在漢中本來就是行五斗米教,讓黔首信鬼神者,比比皆是。對這種讖語,更是擁護非常。
所以呢,當初被周瑜用讖語擺了一道的陳恆,就想到了這茬。
既然張魯不願意稱王,那麼就給馬超的身上安唄!
反正馬超的麾下,絕大部分都是關西之人,羌胡更多。這些人一直都不服王法,將大漢朝的法令當成一句廢話。
若是有機會雞犬升天,哪能不興高采烈的。
更重要的是,漢中黔首們的態度。他們對祥瑞與讖語深信不疑,既然張魯不應命,那麼就是另有其人。
馬超若是被說成有天命,民心依附過去,那是肯定的。
如此一來,張魯與馬超還能不起爭端、離心離德嗎?就算是謠言止於智者,兩個當事人能剋制,他們手下的兵卒呢?
軍中本來就是粗魯之輩居多!
黔首本來就目不識丁者眾!
不過呢,既然要挑撥離間,就要做得像一點。這種流言,總不能從荊州起,不然會讓張魯與馬超一眼就道破。
這也陳恆特地叮囑夏侯稱,去關中後要辦的事。
他要讓流言從關中扶風而起,從馬超的鄉里傳誦,讓人堅信不疑!
好吧,這是法正的建議,他也是關中扶風人。
對大漢朝故伏波將軍、開國功勳馬援之後,馬氏一族的事蹟,很的時候就如雷灌耳,連祖墳都知道是在哪裡。
陳恆讓夏侯稱去了關中,就是依託其父夏侯淵的權利,找幾個扶風人扣下家眷並許下重利,讓他們暗地裡傳出流言。
比如說什麼馬氏的祖墳周邊,有百鳳來儀!
其實呢,是陳恆讓人從南陽雉縣,抓了許多雉鳥,悄悄的帶過去扔在了那邊
比如說什麼,馬氏故宅之地,井現黃龍!池有百年瑞龜出沒!
其實呢,有沒有現黃龍沒人知道,好大一隻烏龜倒是真有。荊楚之地多山澤,陳恆讓人跑去些人煙罕至之處,找只百年老龜,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禮記·禮運》有云:“麟、風、龜、龍謂之四靈”。
麟、鳳、龍、龜,很早之前,人們都普遍認為,都象徵著吉祥的預兆。
如今馬氏祖墳故宅之地,一下子就出現了三種,黔首們不傳為佳話了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