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年十九虛歲)繼孫策之位統領江東至今,剛好滿十年。
這十年內,他壓制了宗族不滿的聲音,攻滅反叛的廬江太守李術、徵殺江夏黃祖為父報仇,如今又以弱勝強大敗曹丞相於赤壁,江東民心皆附,賢能為之用。
也正是雄心壯志之時。
所以呢,當從南郡趕回來的周瑜,扔出了二分天下之策,他當即讚賞不已。
是的,二分天下!
周瑜作為這個時代上,戰略眼光的佼佼者,並不止步於赤壁大勝的不世之功。而是被孫權嘉獎為偏將軍、兼領南郡太守後,再度為孫家事業鞠躬盡瘁。
他提出了攻打荊南,收劉琦荊襄水軍,沿著長江逆流西上,攻佔益州,形成與曹老大南北分立的謀略。
為了讓孫權認可,他和陳恆一樣,也提出了三策。
其一,曹老大雄踞數州,北方僅劉備孤懸幽州為敵,其勢已經不可擋。若不想他日成為曹老大的階下囚,必須趁著赤壁之戰、曹軍大敗元氣未復之際,謀求更大的地盤,好為將來足兵足食的抵禦。
其二,荊南劉琦地盤,多丘陵山澤,民少兵亦少,以江東之力可滅之。而蜀中劉璋本來就闇弱,又與漢中張魯征伐不休,正是取其地之時!若是等蜀中安定,再征伐就難度倍加。而且說不定未來,為馬騰或曹老大所得,此消彼長!
其三,江東大勝,軍中銳氣正盛,皆願效死,士氣可用;又兼水軍尤其精銳,無敵於長江之上,以水軍舟船載兵逆流而上,進軍益州並無“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困擾。
尤其可貴的是,他還提出了請孫權以宗室孫瑜為副督,領兵同去。待打下益州,留在那邊駐守,鎮蜀中。
孫瑜,如今是奮威將軍。
字仲異,孫靜次子,孫權從弟。少與權善,任事以來一直倚為心腹,寵信特重。
嗯,周瑜這是在給孫權表態,自己沒有異心,沒有擁兵自重的心思。和陳恆建議曹老大以夏侯尚去防備張魯,是殊途同歸。
“將軍,此乃天授良機也!若我軍取得益州,聯馬騰北顧中原,天下可望矣!”
孫權如今的官職,是討虜將軍,領吳郡太守。
周瑜與其兄孫策是總角之交、登堂入室之誼,孫權在幼年之時曾以兄事之。是故,孫權統領江東後,周瑜一直以官職相稱。
而並非稱為主公,為區分已亡故的孫策。
“公瑾之言大善!”
對此謀略,孫權先是大為讚許,然後就撫須沉『吟』了好一會兒,才出聲詢問,“然,荊北有狡狐,『奸』詐多謀,恐怕會敗公瑾之謀。”
好嘛,陳恆可以驕傲的翹起尾巴了。
畢竟就連曹老大,都奈何不了的江東雄主孫權,都忌憚不已了不是?
“將軍莫憂。陳子初雖名聲大盛,然未曾經歷過大戰,某以為不必為俱!”
周瑜拱手,侃侃而言,臉『色』上依然殘留著揮手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自信,“彼狡狐獨掌軍以來,百戰不殆,頗有知兵之名。然其督戰皆止於一郡一縣,行狡詐詭道或能勝之;若舉州之戰,未知可勝任否!”
額
孫權的眼光慢慢的,越來越亮,臉上的躍躍欲試流淌著,就差沒滴落到地上。
然後呢,周大都督機不可失的,輕描淡寫的來了一句。
“況且,曹軍在荊州之兵不多,更不敢入長江之南!將軍連丞相曹孟德亦力克之,何憂患一隻狡狐耳!”
好嘛,孫家人的骨子裡,最不缺的是勇烈。
孫堅如此,孫策如此,孫權也不例外。比如他日常的休閒娛樂,除了傳宗接代造人外,也就是去山林中狩獵老虎了。
所以呢,當即被周瑜的撩撥,孫權哪能還忍著住!
“大善!西邊之事,盡付公瑾!”
馬上的,帶著睥睨八荒的美好冀望,孫權奮發孫家人的雄壯,果斷的一錘定音。
只是,他們君臣不屑一顧的世之狡狐,真的就如此讓人放心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陳恆此刻,正在在刺史府內庭院的屋簷下,看著夏侯稱陷入沉『吟』中。夏侯稱是剛回來的,代替他送曹休出荊州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