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曹『操』心裡的怒氣,被陳恆一句話就打消了。
並不是因為陳恆有多好的辯才,而是扔出了讓曹老大感動不已的理由。
他原話是這樣的
“先考與世叔有舊,恆為人子者,自當效父輩之事。陳家存糧共有三千石,先前已給世叔一千五百,再除去今歲家人的日常吃食,可再拿出一千石。世叔若募兵歸來,直接來陳家領取就是!”
末了,還加一句,“願世叔此去募兵,馬到功成!”
正所謂患難見真情,陳恆這一招玩得太漂亮了。
曹『操』與陳家非親非故的,無數錢糧都打水漂一次了,又扔下了一大把,算得上是舉家傾囊相助了。
自古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而陳家還連續送了兩次。
曹『操』自然是感動莫名。
起兵反董到現在,除了夏侯氏、曹氏兩個本家之外,也就是衛茲傾家『蕩』產跟著他了。但陳家和衛家不同,衛茲可是進入軍隊掌權帶兵的,而陳家絲毫沒有分他權的意思。
嗯,至少現在還不分。
“子初,『操』若他日有所成就,定然不忘陳家今日之恩!”
曹『操』聞言立刻起身拱手,連稱呼都變成了自己的名,把陳恆放在與自己同輩來看待。
“世叔言重了,恆不過承先考之願而已”
陳恆一臉肅然,一臉謙讓,心裡卻笑開了花。
古人重諾,有了曹『操』這句話,以後陳家抱大腿的請求還算個事嗎!阿父,您看到了嗎?我們陳家一定會傳承去下的!
不提陳恆心裡的齷蹉,但看曹『操』告別陳家後南下。
一路上,他還在感慨陳恆的仗義。隨行的夏侯惇,也在嘆息,他本來想讓從弟夏侯淵的女兒嫁給陳家的。
罷了,不想了。
平復了下心情,夏侯惇便對曹『操』說:“主公,不知剛你注意到沒有,陳家的私兵大為不同。”自從起兵後,他就不再稱呼曹『操』的表字了。
“嗯?”
“我等在陳家逗留了約『摸』一個時辰,惇發現陳家的私兵,竟然沒有一個人移動過腳步!”
“哦,當真?”
得到肯定答覆的曹『操』,陷入了沉思。他本來就是知兵之人,也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陳傢俬兵竟然能做到令行禁止,在紀律上已經和正規軍隊沒什麼兩樣了。
難道子初不僅有才學,還是個知兵之人?
陳恆並不知道他讓私兵站軍姿嚴厲紀律,已經在曹『操』心中種下了一顆知兵的種子。當然,他要是知道了,肯定會變本加厲讓陳到把什麼鐵人三項都練上的。
他現在很傷感,看著跪在陳太公墳塋前痛哭流涕的大漢,大漢的旁邊同樣跪著一個八歲小孩子,他們都姓典。
是的,典韋回來弔喪陳太公了。
自從為友報仇鬧市殺人後,典韋便流落江湖。後來陳留太守張邈賞識他的名聲,在起兵討伐董卓的時候,徵他為士,隸屬司馬趙寵,駐紮在酸棗。
典韋在趙寵的手下很吃得開。因為軍隊裡的牙門旗沒人能舉得動,典韋一隻手就把它舉了起來。
陳太公故去的訊息傳到了酸棗,典韋當場就哭了,辭別了趙寵奔喪回到了己吾。還從陳家烏堡裡將小典滿拉了出來,兩父子腰上都繫著麻布,一起來到半山腰上。
家裡窮的時候,是陳太公讓他一家過上好日子的;老父老母死的時候,是陳太公出錢厚葬的;孩子長大了,是陳太公請人教書識字的
一家三代,都恩重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