諦聽言:“佛法無邊。”
地藏早已省悟,即對行者道:“你兩個形容如一,神通無二,若要辨明,須到雷音寺釋迦如來那裡,方得明白。”
兩個一齊嚷道:“說的是!說的是!我和你西天佛祖之前折辨去!”
那十殿閻君送出,謝了地藏,回上翠雲宮,著鬼使閉了幽冥關隘不題。
靈山,大雷音寺、
孫悟空兩人鬧的動靜不小,便是高坐蓮臺之上的如來佛也聽聞了訊息,早早命人守在大門處,引兩人步入殿內。
這大聖道:“妖精變作我的模樣,欲至寶蓮臺下,煩如來為我辨個虛實也。”
眾金剛抵擋不住,直嚷至臺下,跪於佛祖之前拜告道:“弟子保護唐僧,來造寶山,求取真經,一路上煉魔縛怪,不知費了多少精神。前至中途,偶遇強徒劫擄,委是弟子二次打傷幾人,師父怪我趕回,不容同拜如來金身。弟子無奈,只得投奔南海,見觀音訴苦。不期這個妖精,假變弟子聲音相貌,將師父打倒,把行李搶去。師弟悟淨尋至我山,被這妖假捏巧言,說有真僧取經之故。悟淨脫身至南海,備說詳細。觀音知之,遂令弟子同悟淨再至我山。因此,兩人比並真假,打至南海,又打到天宮,又曾打見唐僧,打見冥府,俱莫能辨認。故此大膽輕造,千乞大開方便之門,廣垂慈憫之念,與弟子辨明邪正,庶好保護唐僧親拜金身,取經回東土,永揚大教。”
大眾聽他兩張口一樣聲俱說一遍,眾亦莫辨,惟如來則通知之。
如來才道:“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這廝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鱗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
下方菩薩道:“敢問是那四猴?”
如來道:“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類之種,不達兩間之名。我觀假悟空乃六耳獼猴也。此猴若立一處,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說話,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與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獼猴也。”
那獼猴聞得如來說出他的本象,膽戰心驚,急縱身,跳起來就走。
如來將金缽盂撇起去,正蓋著那蜂兒,落下來。大眾不知,以為走了,如來笑雲:“大眾休言,妖精未走,見在我這缽盂之下。”
大眾一發上前,把缽盂揭起,果然見了本象,是一個六耳獼猴。孫大聖忍不住,輪起鐵棒,噼頭一下打死,至今絕此一種。
那六耳獼猴歪歪曲曲倒在缽盂之下,元神空空蕩蕩,顯然剛剛孫悟空下了死手,這會兒來回轉的機會都無。
眾目睽睽之下,一道黑氣飛入如來體內,但眾人好像都未察覺一般,只有如來微微皺眉,嘆息道:“善哉,善哉。”
隨即打發了孫悟空,又安撫眾佛,這才繼續講經來。
可那黑氣詭異,頃刻間,就附在如來佛心之上,如來心頭穩定,只是微微一嘆,“彼消我長,我長彼消,倒是好算計。”
座下七寶蓮臺放出萬丈毫光,把這黑氣穩穩定住,如來猶豫半響,卻收了毫光,任由黑氣侵蝕。
“我倒要和你賭一賭未來。”
話畢,如來揮手遮掩了佛心黑氣,一往如常的講授經文。
聚窟洲上,觀音和陸寅趕至此處,那大勢至菩薩肉身卻將要到了極限。
待肉身極限後,姜國皇子,就要一人承擔魔佛波旬的騷擾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啊!”
陸寅嘆了一聲,這大勢至菩薩也算是倒黴的,想不到還能趕上這事。
突然,陸寅神魂一動,是遠在西牛賀洲兩映山敖冰的呼喚。
陸寅直言道:“菩薩稍等,我有要事先行離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觀音菩薩點點頭,面上雖然好奇,但也沒有多問。
陸寅拱了拱手,便向兩映山疾行而去。
待落到山中,見敖冰和小甜甜平安無事後,才略微送了口氣。
繼而看向殿內第三個人,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