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寅坐在門前,雖有鳥語花香,卻聽不得潺潺水聲。
站起身來,沉思一二,又一點地面,山石開裂,露出一條小縫,這小小的縫隙中便冒出汩汩清泉,順著痕跡,正好從陸寅的木屋身後經過。
聽得那流水擊打石頭清脆的聲音,陸寅也露出滿意的神色,又砍柴做火,食山間之瓜果,喝朝霞之晨風。
突然一聲劍鳴,含光和黃天一同破空而出,於面前抖動。
陸寅元神微微一愣,這才明悟過來,這番卻在這小世界中體驗了一下五行之道。
雖不能大成,但足夠陸寅受用了。
水行圓滿,木行圓滿。
“有趣,真是有趣。”
陸寅安撫一下兩把神劍,自己站在木屋前,伸手一點那大樹,身形便瞬間消失,又從土地中冒出,再一點那灶火,竟能從水中冒出,再一點溪水,竟從那石頭中竄出。
陸寅站在屋前,渾身邋遢,卻放聲大笑。
“我悟了我悟了!”
“相生相剋,相生相剋,關鍵便在這其中,我這大成火遁如今該叫小五行遁法了!”
窺一斑而知豹,落一葉而知秋。
陸寅笑了幾聲,自語嘲笑道:“原來我不用葫蘆也能領悟神通妙法,好啊好啊!”
心情舒暢,陸寅便凌空飛起,剛欲離去,卻又停留下來,沉思幾息,一點地面,竟升起一座石碑。
指尖在空中舞動,那石碑上也露出一個個大字。
【在下陸寅,於此山感悟五行大道小成,得之小五行遁法,特此留下神思印記,有緣者皆可取之。】
說完,又把感悟附上一份,便乘風而去。
靜室內,陸寅睜開雙眼,輕嘆一聲,表情中盡是笑意,“如此五行圓滿,距離那金仙境,也只有最後一步了。”
“最喜人的,還是這小五行遁術,可惜那金翅大鵬早早身死,不然,非要和他較個高低!”
說了兩句,又整理心神,大步走出靜室,向那黃天境飛去,這好訊息,必須告訴師傅讓他開心開心。
這邊歲月變遷暫且不提,那靈山上,也聚集起了眾佛。
如來喚聚諸佛,阿羅、揭諦。菩薩、金剛、比丘增、尼等眾,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後,我處不知年月,料凡間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寶盆.具設百樣花,千般異果等物,與法等享此‘孟蘭盆會’,如何?”
慨眾一個個合掌,禮佛三匝.領會。如來卻將寶盆中花果品物,著阿儺捧走,著迎葉佈散、大眾感激。各獻詩伸謝。
其中獻詩篇篇,自然不提。
過了會,如來又講起那無邊妙法,講的是三乘妙典,五蘊得嚴。但見那天龍同繞,花雨繽紛。正是:“禪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萬里天。”
眾人齊聲道好,似乎被這佛法引動其中。
如來講罷,對眾言回:“我現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親生,只因湖口,性拙情流.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贈部洲者,貪瀅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座下有菩薩問道:“如來有哪三藏真經?”
如來高聲道:“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這話一落,那觀音菩薩卻起身敬道:“弟子不才,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
如來哈哈大笑:“好好好,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