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遊戲倉當中,在閉上眼睛的一瞬間,於一葉先是感覺到周圍營養液的注入,然後便是眼前一黑。
再次睜眼的時候,又是那個熟悉的星空。
華星未來這個用來開頭的片子,一如既往的震撼人心,於一葉真的是百看不厭。
所以說於一葉並沒有跳過自家的片頭,而是美滋滋的看到了結尾。
不過她還發現了一些不同的東西。
“怎麼感覺現在這個開頭更加真實了?”摸著下巴的於一葉有些好奇,“難不成他們還上了趟天?出了趟大氣層?”
“使用者,你就不能靠譜一點,還上天,沒有經過訓練的人是不能夠隨隨便便出大氣層的,就算是在未來,人類也是依靠機甲和星際戰艦還有星際戰機來出入大氣層的,可是現在你去哪裡找那些東西?”
靈表示自己的這個使用者都過去這麼就了卻是一點長進都沒有,還是這麼的不靠譜。
事實上,職業航天員和非職業航天員上天因為要完成任務的不同,所以需要的訓練的時間是不同的,太空遊客需要的時間稍微的少一些,但是也要有半年以上的訓練,而專業的航天員則是需要4年左右的訓練時間。
一般來說太空遊客上天,需要十多個小時的培訓,就比方說失重訓練和一些工程測試。
而同樣的,除了提高身體素質外,還要會操作飛船和空間站上的相關裝置。這主要是現在還沒有什麼飛行器能夠讓人類都到太空參觀的,就算是遊客,也要幫助其他的宇航員進行裝置的操作。
而要說這訓練的過程,大致是有四個步驟,分別是模擬器、離心機、失重環境培訓以及飛行失重訓練。
由於太空失重環境在地面上難以模擬,全世界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加加林訓練中心透過一個大水池對宇航員進行訓練,利用水的浮力模擬失重的感覺。
一般來說,宇航員還需要進行高g訓練,在離心機中進行瘋狂旋轉,模擬火箭升空過程中宇航員受到的重力加速度。
其他的兩項也是十分的困難的,整體說來,就是不輕鬆,甚至有些痛苦。
反正不管怎麼說,讓人短時間上天,基本上就是說著玩的,未來還差不多。
當然於一葉也是知道這想法不靠譜的,但是這麼逼真,說不過去啊。
“使用者,他們上不了天,但是不代表別人也上不了天,天上也是有宇航員的,他們定期會在網路上釋出圖片。”
這個於一葉倒是知道一點,那是米國家的nasa經常做的事情,不過等到國際空間站退休以後,那就是華夏的空間站的任務了。
但是一想到當初華夏也想申請一起用國際空間站來做科研,卻是被納西外國人拒絕了個乾脆的事情,於一葉就氣不打一處來。
“算了,現在不是想這個的時候,先進星聯網看看。”
搖了搖頭,將腦袋所關注的事情聚焦在現在應該做的事情,於一葉終於進入了正題。
喜歡科技時代:最強學習系統請大家收藏:()科技時代:最強學習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