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馬太效應
寧仁初為什麼會大腦一片空白呢?
很簡單,他以為自己沒透過。
且不說之前考了無數次都沒透過第一關,之後漫長的沒有訊息,都在暗示著寧仁初他沒有透過。
雖然進入華星未來工作是他的夢想,可是這一次次的失敗真的讓他開始懷疑自己的堅持到底有沒有用。
也就是這一次,他沒有繼續考,而是選擇了到別的公司投簡歷。
“天啊……竟然透過了……”
帶著震驚的語氣,寧仁初在網頁上點選了同意面試。
當然還有相當數量的人點選了不同意,甚至沒有回應。
不過也不怪寧仁初他們,畢竟如此長時間的等待,還沒有任何的提示,放的誰身上都會覺得不可能。
就從靈得到許多的人已經找到工作這個回饋來講,就可見其端倪。
要說這都是於一葉的錯,她不停的拖來拖去的,最後的結果肯定就是流失了大量的人才,這是完全無法挽回的損失。
“所以使用者你必須規定時間,否則人才的流失完全不可避免,人是不會一直等你的,請重視這個問題。”
當靈將回饋告訴於一葉,那就是一陣的批判。
“使用者,整整60個人,給回饋的只有34個人!這要是放在其他公司,這樣的人才流失完全是可以避免的!要是遇到了同樣的情況,主管者那都是要問責的!”
“請你重視起來!”
於一葉看著回饋咬著嘴唇沉默不語,她果然還是想的太簡單了,哪有招聘那麼容易的,真以為想要什麼什麼就有啊。
“靈,告訴伍新,在沒有找到合適的人之前,他和其他幾個高層負責整體的人事考核。”
“只要透過的人數夠了20個人第二天就開始第二輪的面試,節假日順延。”
“這一條發在官網上,給幾個高層也都發過去。”
命令一條條的說出口,全都是在彌補。
可是失去的,早就回不來了。
雖然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可是為什麼不一開始就不出這個問題呢?
華夏的古語中“不撞南牆不回頭”,“不見棺材不掉淚”這樣的話還少嗎?
非要等到問題變得嚴重才解決,值得嗎?
於一葉後悔嗎?
後悔。
不過也只有這樣的教訓才能讓她深刻的記住這一切了,不過這代價也太大了。
“使用者,請你記住,你是在發展一個公司,而不是過家家。”
靈將於一葉的命令一個個的釋出下去以後,回過神來又開始說於一葉。
“不知道使用者知不知道馬太效應?”
“當然知道,在社會心理學當中經常會提到。”於一葉有些疑惑,不是還在說發展公司嗎?怎麼就扯到了馬太效應了。”
“既然使用者你知道馬太效應,那也就知道它的含義了。”靈上下飛著,在光屏前將馬太效應的含義展示給於一葉。
馬太效應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領域。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常用的術語,具體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名字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而後來羅伯特莫頓歸納“馬太效應”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在某一個方面,比如說是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