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鹿鳴雅院,柳臻卻沒見到黃有成,一打聽才知道他今日有事,中午飯都沒用就回去了。
“姑娘是要找著書肆的掌櫃的?”麥苗問她,“姑娘有什麼話,不若交代給這裡的夥計吧。”
“沒事。”柳臻搖搖頭,“走吧,姑娘帶你下館子去。”
她找黃有成是為了打聽些事,最主要的是要弄清楚他孫輩的孩子為什麼一直不去看望黃升了。這件事問書肆裡的活計,又能問出什麼呢?
用飯見,看見飯館裡打鬧的孩子,柳臻若有所思。
飯館主人匆匆從後面出來,他將兩個孩子呵斥到後院,然後笑著和飯館裡坐著的客人道歉:“對不住對不住,家裡孩子太調皮了,打擾諸位了。”
主人道完歉,又去了後面。
他剛才訓孩子的話讓柳臻很有感觸:不在後面跟你奶奶說會話,在前面鬧什麼?
孩子是怎麼回答的?孩子說奶奶嘮叨得很,一點也不好玩。
誰呀,孩子是最活潑最愛玩的,老人家卻因年紀的原因,身體大不如前,有的甚至要靠旁人伺候才行,怎麼能跟活潑好動的孩子玩到一處去呢?
不對,應該說孩子們怎麼願意放棄外面那麼多好玩的,守在寂寞的老人身邊呢?
有些孩子自小懂事,所以不愛出去,經常在家裡陪老人,但是這樣的孩子又懂事得讓人心疼。
所以,她是不是應該還有其他事能做——解決孩子和老人的矛盾。
縣城裡、鎮上的老人家跟村裡的不一樣,村裡的人無論多大年紀,都會給家裡幫忙,而不用種地的人家,老人是不需要做那些事的,雖然有的家裡有不少下人,但是也難掩寂寥。
若是她能做些什麼,將這些老人家聚在一起,會不會緩解他們的寂寞也讓他們家裡的小輩更加專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呢?
老人家和小孩子天生適合兩種狀態,老人家喜靜,孩子喜歡鬧騰;孩子天生喜歡和孩子玩耍,老人家也該跟老人家待在一處才是。這樣彼此才能有共同話題,才能理解彼此的需要。
孩子玩兩年就去書院了,書院裡自由同齡的孩子跟他們一起玩、一起學習。可是老人家就不一樣了,原本孩子就不愛待在家裡,待他們去了書院這些老人家就更寂寞了。
扶弱局扶弱局,老人家應該也算是“弱”吧?
“姑娘,你怎麼了?”麥苗正吃得歡快,抬頭剛想和柳臻說這飯館裡的魚做的真好吃,就見姑娘呆呆地看著哪裡,一動不動的,“是飯菜不合胃口嗎?”
“不是不是。”柳臻回過神來連連否認,“你快些吃吧,待會好去柴家。”
見柳臻拿起了筷子,神色如常地用飯,麥苗繼續吃魚,一時間倒是忘了說這道魚真好吃之類的話了。
“好吃嗎?”麥苗沒說,柳臻卻看見了。
“嗯?嗯!”麥苗點頭,情緒一下子上來了,她用公筷夾了一筷子魚,大致去掉了一眼看過去能看見的刺然後放到柳臻手邊的盤子邊上,“姑娘快嚐嚐,真的很好吃。”
柳臻夾起魚肉,在裝著魚肉的盤子裡蘸了些湯汁然後嚐了嚐,看著麥苗期待的眼神,她點點頭:“確實不錯。你喜歡吃魚就跟廚房裡的人說嘛,怎麼一直忍到這裡?”
京城裡的人好像更喜歡吃雞鴨鵝和各種各樣的獸類,很少吃魚,菜市場賣魚的都很少,所以柳宅的餐桌上也很少上魚這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