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方坐下,柳臻直言道:“先生可聽說過京城的慈幼局?”
“未曾。”朱平大方道,“我一心研究古建築,剩下時間便在兩院教學生,並不知道京城的事。”
柳臻簡單將慈幼局的事說了,然後道:“我想在阜縣建一個扶弱局,專門幫扶弱小,而不僅限於幼兒。不知先生對此刻有什麼看法?”
“不知姑娘有和要求?”朱平對建立扶弱局一事倒是很感興趣。
畢竟扶弱局建成之後是為許許多多老百姓做好事的。
“我倒是沒什麼想法。京城慈幼局是利用原有的地方直接掛了匾額而已,很是恢弘。”柳臻道,“扶弱局我不希望在外觀上花費太多,但是也不能太簡陋。內裡的話,我希望屋子多一些,但是也要有活動的地方。花園、小一點的可以充當演武場的空地等等。”
“說實在的,我並不知道到時會有多少弱小需要幫扶,心裡沒有底。但是空地多了不愁用,到時可以教會一些適合扶弱局裡的人的手藝,然後拿到鋪子裡售賣,也算是進項。”柳臻最後總結,“我不希望扶弱局裡進來的人每日干待著浪費時間,我希望他們能力所能及地多學會一些本事,多掙些銀錢,然後在合適的時候,幫出去。”
到後面,肯定是要按照一定要求收取適量的費用的,這也能激勵他們學手藝。
至於進來的人如何出去,可以靠著自己在扶弱局學的本事,然後扶弱局視情況提供一些援助。
“我的想法大概是這些,先生可有旁的要問的了?”見朱平良久不言,柳臻忍不住出聲詢問。
“不知姑娘可是柳夫人的女兒?”朱平終於出聲了,卻是問了一個跟話題很不相關的問題。
“柳夫人是我娘。”既然對方問了,柳臻便沒隱瞞。
“原來如此。”朱平了然點頭,怪不得扶弱局還沒建起來呢,就想到後面怎麼讓扶弱局裡的人立起來的事,果然是柳家人一脈相承的風格。
一般書院只管教學生,哪想著幫學生解決就業問題和如何繼續學業的問題,也就柳家了。
柳臻狐疑,卻沒多問,只道:“先生還沒旁的好奇的了嗎?”
朱平搖頭:“姑娘還有旁的要求嗎?”
“目前沒有了。”柳臻坦言,“實說告訴先生,我實在對房屋建造之事一竅不通,只在想到缺什麼的時候請工匠再去改造。當然,我只說我想要個什麼,旁的都是匠人去解決。”
朱平微頓,服務主顧,不怕主顧要求太多,就怕主顧沒有要求。有要求,她才知道怎麼滿足主顧的要求。
沒有要求其實是最難的要求,因為她不知道主顧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便不知道怎麼做才能讓主顧滿意。
見朱平實在為難,柳臻便道:“要有衣食住行的地方,也要有休息娛樂的地方,還要有工作的地方。”因為必然有人可能進來之後,一輩子都離不開這裡了。
朱平點頭,大致有了方向:“姑娘請再說一些。”
柳臻抬頭望天,光想她上哪想去呀:“先生經驗老道,不若先生與我閒聊,最好談論些關於建築方面的事,或許我就能想出來了。”
“……”朱平,“對不住,我不善與人言。”
柳臻尷尬:“那先生以往都是……”
她沒有說完,朱平卻明白了:“一般主顧都會有說不完的要求還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