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初一的時候,柳臻需要的東風終於來了。
聽到太后旨意的時候,眾人第一時間將這個訊息傳了出去。
不僅是巾幗館裡,甚至朝中大臣也在議論這件事。
有人不解:“太后過往就總是拿私庫填補巾幗館,怎麼這回對著乞兒那麼冷漠,竟然是借錢給他們讀書?一群浮萍一樣沒有根基的人,上哪裡還錢?”
就是因為沒有根基,像是浮萍,所以太后才給機會讓他們能紮根。
有那知道太后苦心和用意的,不想太后名聲過甚不願意多說,只道:“一切都是太后的意思,動用的又是太后的私庫,你若空閒那麼多,便多想想家裡是否有餘糧、餘錢出份力。再不行,你也是科舉上來的,去講兩天可也使得。”
“下官不敢。”問話的人連忙找了託詞,快速離去。
笑話,臨近年底,事情可堆積如山呢,哪有時間做其他的。
巾幗館正門,嵐姨擺了張桌子給排隊的孩子登記。
“多大了?”
“十一。”
年紀有些大了,嵐姨抬頭看了一眼,面前的孩子瘦瘦小小,身子骨很是單薄,倒像是八九歲的孩子。她低頭將人按順序記下,告訴他,他的排序,接著問:
“叫什麼名字?”
“沒名字。”
“之前可犯過什麼錯處?”
“……”
沒得到答覆,嵐姨抬起頭看向明顯梳洗過,卻仍然髒兮兮的少年。
“若是犯了什麼過錯,便說出來,巾幗館會看著幫你解決,不然日後人家找上門來,對你未來有影響。”
瘦弱的半大少年掙扎許久,才說:“昨兒趁人不注意,從包子鋪偷了一個包子。”
“什麼餡的?”
少年緊張道:“肉……肉的……”
“最近可還犯過其他事?”嵐姨頭也不抬,但是語氣卻沒有變化。
“沒了。”少年覷著嵐姨神情,見嵐姨極有耐心,臉上更是沒有一絲責怪的樣子,問他的問題跟前面人的也沒有什麼不同。他膽子大了一些,“現在比先前好乞討了一些。”
臨近年底,家家戶戶準備著年節需要的東西,每日上門乞討,多少能要點東西吃。
若是往日,家家戶戶都沒有閒時候,見到他麼靠近,都要大聲呵斥著攆他們走。
嵐姨抬頭,少年趕忙道:“原沒想偷的,但是……但是……”
“但是什麼?”嵐姨語氣更加溫和,“你將理由說出來,巾幗館也好幫你解決。”
“雖然好乞討了些,但是也不是天天都能要來東西的,昨兒我太餓了。天冷,我怕死了。”
嵐姨點頭,在紙條上寫了個“二十九”遞出去,然後讓他站到了一邊。
少年不識字,拿著紙條默默走到了嵐姨讓他站的地方。
像這少年一般偷過些許吃食的不少,嵐姨登記的時候順便將他們特別分開了。
都登記差不多了,有女官出來領著這些孩子挨家挨戶去將銀錢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