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有如此好事?”百姓不信,“過去從來沒有,怎的今年就突然這樣了?”
“咱只是負責給巾幗館運送物資的,咱也不知道。”穿著統一服裝的少年爽朗一笑狀似隨意道,“太后一直仁心,過去恐怕也是憂愁的,只是今年剛好巾幗館人手多了些,所以能做些事了吧。”
“巾幗館人手多了?”百姓不解,他們過去也是關心過巾幗館的,只是不是好的關心,是關心著傷風敗俗的地方什麼時候關掉。
有的人甚至因為巾幗館是太后支援開設的,還在私底下抱怨過呢。
“對呀。”少年笑容乾淨,看著就比常人多討喜了幾分,“原先巾幗館好不容易招到了學生,可是學生學成之後什麼也幹不了。今年可就不一樣了。”
“小兄弟,你再多說說。”一眾百姓追著車隊一起往巾幗館走,求著少年再多說一些。
“過去無論你是多優秀的學生,出了巾幗館就什麼都不是。現在就不一樣了……”
少年賣了個關子,有那心急的老百姓抓耳撓腮地讓少年快些說。現在車隊才經過,真正知道這些內幕訊息的還不多,他趕著回去吹牛呢。
“現在呀,學有所成的學子巾幗館給活做呢。”少年不再賣關子,他身邊圍的人夠多了,若是還不說,怕是要給人直接拉走,耽誤差事了。
“什麼活?”
“我知道得少,只是到但凡願意留下當先生的,巾幗館都要,工錢比照其他經年的老先生呢。”少年說完,趕緊追上車隊。
剩下的人面面相覷:“就是說,還有其他的活計?”
“應該吧。”有人大膽猜測,“巾幗館現在還要收容那麼多孤兒來讀書,需要書冊吧,這是不是意味著有很多書可以抄?”
歷朝歷代,書籍都是貴价物,給一群孤兒用,應該不會特意出去買,所以很大可能是用抄寫的。
“若是這樣……”說話的是一個老漢,他家裡有讀書人,比旁人多知道一些抄書的事,“我兒子給人抄一本書,若是字好,能給不少錢呢。”
雖然女子外出是令家族蒙羞的事,但是也有許多人家日子不好過,如能當人人尊敬的先生,再拿銀錢回家,也不是完全抹不開面子。
一時間,眾人都心動極了。現在巾幗館學生不多,自家女兒要是送進了,過兩年應該也能當個先生。
至於那家底不錯的,便只當成一個談資聽聽。
“老夥計們,你們思想拐偏了。”有個衣著不凡的男子說,“抄書都是小事,你們忘記了最重要的——巾幗館真正要起來了。”
“這話怎麼說?”
男子不願多說的樣子,百姓們追問,他不得不多說了兩句:“以前巾幗館都是躲著的,恨不得大家都看不見它才好,如今呢?”
意味不明地說了這麼一句,男子轉身就走:“閒著也是閒著,我繼續跟上去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熱鬧可看。”
有人讓男子多說一句,男子回頭神秘一笑,說:“家裡若是有女孩子的,趕緊送去巾幗館,省得以後後悔。”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男子為何這麼說,有心想問,男子卻已經沒入人群中了。
柳臻在樓上,可是樓下的議論聲太大,她被迫地聽了個全——她是沒有吩咐過,她懷疑這人是太后找的人。
那人面白無須,聲音也比較輕,柳臻懷疑他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