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洲是汲靈聖地的界域,這個宗派與其餘幾宗稍有不同。汲靈聖地分為凡土和聖地兩面。
凡土就是玉洲十郡,總共就十名弟子,各自分屬一郡,執行聖地定下的規矩,也就是相互之間的競爭。每過三十年,十郡的郡守需要決出排名,然後再回歸聖地,聖地會按十名弟子最終的排名來培養,榜首弟子則可以獲得聖主傳承,可謂是一步登天。
聖地之內大約不超過三百弟子,汲靈聖地不設長老供奉,不招納外來修士武者,除了聖主和聖女,其餘弟子又分為核心弟子和試煉弟子。其試煉弟子都是嬰兒時期就被收入門下,待培養到修身境或是聚氣期,則遣往十郡歷練,三十年後迴歸聖地。
汲靈聖地十分神秘,東州大陸人盡皆知。這個宗門不參與任何外來的紛爭,也不與其他宗門一較長短,其宗門設在萬靈聖山,門中弟子輕易不會離開。聖地傳承也是很特殊,其餘宗門都是正統的武者修士傳承,汲靈聖地卻是傳承一種御獸能力。聖地的弟子或許武術道法方面比不上其餘宗門,但偏偏每個弟子都會御使一隻妖獸,其真正實力反而比同階之人高上一籌。
興許是汲靈聖地多年來一直保持中立的態度,對外界之事幾乎不管不顧,不但是玉洲歡迎各洲人來往,就連聖山內也不拒絕外人探訪。
許多實力強大之輩都垂涎汲靈聖地的御獸之法,奈何其宗門實力深不可測,又對御獸之法諱莫如深,尋訪之人難有所得。不過也有一些身家豐厚之人用大量的財富換到妖獸,不過也是如同御獸圈那種手段,想要堪破其法也是不可能的。
正值五月份,地處東州西北的玉洲氣候尚有些清涼。原野上落日餘暉將稀疏的草木拉出纖長的光影。霞光將地面鋪上一層金輝,卻有些安靜祥和之感。
就在這平和的一幕中,卻是傳來隱約的殺伐之音將其全然破壞。陳元站在一座小山頂上,他身旁趴著一頭巨大的白虎,就算是趴著的,也不比他矮上幾分。
山下是兩撥人在戰鬥,雙方都有上百人,實力是參差不齊。最強者有修身後境,最弱的才三階武力。雙方各有三名修士壓陣,均是聚氣中期的修為。
這個場面陳元道聽途說了很多次,親眼所見才解了其中一些疑惑。他本來十分疑惑這樣亂紛紛的戰鬥,為何那些實力低微的武者也能夠活下來。觀看一陣,他才明白,雙方對陣看似紛亂,實則極講規矩。
雙方的武者各自挑選了對手,均是實力相當之人,頂多不會超過一個小境界。幾名修士則是一邊相互施法攻擊,一邊稍微輔助一下其餘的人,並不會對弱小之人出手。
太陽沉了下去,拼鬥了近兩個時辰的戰場終於停歇下來。一方損失了二十來人,一方只折損了不到十人。
弱勢的那方領頭的修身後境武者做了個手勢,雙方就齊齊停下攻擊,各自分散開來。
隨即兩邊的人各自掩埋了陣亡手下,各自退去了。
這場古怪的打鬥讓陳元大開眼界,若非真的死了不少人,他還以為下面只是大型的切磋現場。
這下他完全相信傳言了,玉洲的爭鬥只是聖地弟子的試煉而已,只要一戰分出勝負,他們就可以獲得積分,死戰之事自然不會發生。而若想讓對方屈服,自然是同階戰鬥獲勝才算合理。甚至那些暫時擊殺對手的人也不會參與其餘人的戰鬥,這才出現如此古怪的戰場。
陳元到現在才想明白,怪不得各洲宗門勢力都喜歡將弟子派到玉洲來歷練,這裡既有殺伐,又十分有序,確實是試煉的絕佳場所。相比之下,明洲太過安逸,岱洲太過殘酷,都及不上這裡。
陳元搖搖頭,他一路飛行過來,因為要尋找白藏,就沒有順著大路。到了玉洲之後,恰好進入了兩郡相交的地方,才碰上這麼一場戰鬥。
他打量了一下離開的兩隊人馬,然後跟著人少的那夥人離開了。那隊人走的方向就是東開城,正是他的目的地。
玉洲整體範圍比明洲大了一半左右,卻有近半屬於萬靈聖山範圍,其餘的土地再劃為十郡,每一郡其實都不算太大。從邊界處行了兩百多里地,就到了東開郡城。
一路過來,陳元看到不少村落,其規模都不太大,一個村子大約只有百來人口,屋舍十來間,村落周圍栽種著莊稼,放牧著牛羊,倒是一片祥和。陳元倒是不覺稀奇了,十郡大約都是這般樣式,只設了一個大城,外面有許多村落。兩郡開戰也不會波及這些居民,這一點陳元也是十分認同。
只不過這種村落的人都僅僅是普通人,但凡有個三階以上實力的人,都需要接受郡守的徵調。與煌洲不同的是,汲靈聖地並不禁止玉洲百姓修煉,只是修煉之前要做好上戰場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