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誰能繼之?
晁錯從未像今日這般暢快過。
畢生的抱負啊,在此刻終於如願。
削藩的大事業終於迎來了一次巨大的突破,諸侯王最重要的幾個權力被奪走,與郡守一般,官制體系大變更,從此諸侯國不再效仿廟堂設立三公九卿,以國相,國尉來分其政軍大權,再以郎中令拿走宿衛軍隊,而財政則是以廟堂少府委派官員來插手,這麼一來,諸侯王的實力大削,對地方几乎失去了控制權,而郡守和國相成為了平級,國尉和郡尉成為了平級,國少府丞與郡丞成為了平級。
諸侯王只能在名義上成為他們的君王,卻不能再肆意妄為,群臣都不需要聯合,就能制衡諸侯王。
過上兩代人,諸侯王就徹底受制於群臣,完全成為廟堂的擺設,郡國並行,就能順利完成。
在皇帝召集諸王,召開會議,商談了這件事後,事情順利透過,並交予群臣來進行推行。
就此,針對地方的兩大分權正式開始,而晁錯作為主導者,自然是獲得了龐大的名望。
起碼,廟堂裡對他不滿的那些聲音都微弱了不少。
這位從前受盡了唾棄的三公開始逐步確立了自己作為三公的威望。
在朝議時,晁錯趾高氣揚的坐在上位,往下看去,卻沒有一個人敢與他對視的,群臣對地方官職有很多的想法,在晁錯推動這件事後,他們也就不再被拘束,紛紛提出了各自的想法,郡守和諸王都不再反對,這件事遠比想象中的順利,但是也有幾個難題,首先是對過去官員的安排。
諸侯國的官員要縮水了,那原先在諸侯國擔任官爵的人要怎麼辦呢?
郡縣的官員權力重新分配,那人員是否要重新調動呢?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刺史制,刺史的人選要如何確定?
這三件事,其實最後都是落在了張蒼的身上。
晁錯是擅長擬定大計,可到這種具體的事情上,他的能力就遠不如張蒼了,張蒼全方面的吊打他,晁錯可以為大漢擬定百年的國策,卻不能安排好幾個郡的官吏任免....優點和缺點都同樣突出。
張蒼其實是有些抱怨的,自己都這般年紀了,這晁錯還給自己招出這麼多事來,你要是想辦,那你就自己辦唄,提出來後就丟給自己,折磨自己這個半截身子入土的老頭,不當人子!
“張相啊...這幾個變制,涉及到了數千位官員,其中兩千石就有十來位,千石就數百位...具體的調動和任免還要遵從太子新頒發的互避法,這難度實在是太大。”
晁錯畢恭畢敬的坐在相府內,在三公之內,晁錯不敢招惹的就只有張蒼和韓信。
不敢惹韓信是因為韓信隨時能幹掉他,讓他徹底的政亡人息。
而不敢招惹老張是因為他對政務太過精通了,要是得罪了他,張蒼隨時可以讓他辦不成任何事,還讓他找不到任何理由。
張蒼此刻的臉色並不是很好,他皺著眉頭,冷哼了一聲,“你也知道難度極大?”
“那伱為什麼不自己來操辦呢?”
“哪怕是交給群臣來商談呢?非要上書給陛下,交予我來完成??”
晁錯早已不是當初那個頭鐵的晁錯,在廟堂這麼久,他已經學會了如何與這些人相處,“我是知道張相之能的,大漢天下,能完成這件事的,只有您一個人,沒有人再能做到您這樣的程度!”
“我又不是陛下,你這些話對我可沒用。”
晁錯遲疑了片刻,方才說道:“張相,我也並非是出自私心,乃是為了大漢天下,您的興農,也是需要合格的郡縣官員才能完成....”
張蒼更加不悅,“好了,廢話就不要多說了,我知道該如何操辦,你來找我是為了什麼事?”
“張相啊,這件事是越快完成越好,我懇求張相,能稍微用點心,越快完成,所能發揮的作用就越大,拖延則不利,我實在是....”
晁錯看起來真的是有些急切,畢竟,他太清楚這位國相的性格了,他是不喜歡做事的,無論什麼事,交給他,他總是能拖到最後,等到陛下等不及,給與期限,期限要到期的時候,他才會開始操辦...可這次的事情是真的不能拖啊,明明辦事能力這麼強,為什麼非要這般懶惰呢?晁錯看著張蒼的行為,有些時候真是莫名悲憤,這兩位的行事風格是截然相反的,張蒼的行為在晁錯看來就是佔據著最大的茅廁睡覺。
就不能做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