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猛地拍了一下膝蓋,叫道:“那為何不用老臣呢?!老臣難道就不如那晁錯?老臣可有晁錯那般惡名?!若是老臣來操辦,又怎麼會有這麼多事情呢?!”
呂祿的臉抽了抽,這個才是你的本意吧?!
劉長打量著面前這老頭,“劉公啊,您這歲數...朕還敢任用您來操辦這種大事嗎?”
“臣雖無廉頗之能,卻有廉頗之志也,難道陛下要我立下軍令嗎?!”
這老頭壓根就不是為了救晁錯而來的,相反,他是為了奪權而來的。
難怪他急著辭官,直撲長安,合著是為了接手晁錯??
劉長看著面前的劉敬,沉默了片刻,忽然笑了起來。
“我早就知道您和晁錯有膽魄,卻不成想,原來是如此有膽魄。”
劉敬臉上的笑容頓時凝固,“陛下何意?”
“你跟晁錯先前有過書信往來,晁錯多次對我說,您與他不謀而合,談的非常好,可您到達長安,第一件事居然是要主動接手晁錯...你們怕是早有謀劃,晁錯先大張旗鼓的做事,學那項籍,全力猛衝,而等到天下豪強驚懼,處處反對的時候,再由您來接手,明面上結束晁錯的暴政,實際上卻要設立新部門,將陵邑制變成不可更改之策,連年進行,讓整個大漢都習以為常...是這個道理嗎?”
劉敬的眼裡閃過一絲愕然,似乎第一次認識面前的皇帝。
劉長不屑的笑了起來,“劉公啊,朕向來是支援你們做這件事的,又何必瞞著我呢?”
劉敬長嘆了一聲,“陛下啊,本來我是準備來到長安後就跟晁錯一同拜見您,來談定這件事的,可是我沒想到晁錯已經被抓了起來....”
“你說實話...晁錯這次的行為不是你們倆在這裡自演吧?若真的是你們倆密謀,你現在就告訴我,我會留下晁錯的性命,若是事後被發現....”
劉長的眼神變得有些兇狠,直勾勾的盯著劉敬,劉敬卻很是坦然。
“陛下,我與晁錯商談這件事是有的,但是誣告這件事,我是完全不知情的,這純粹是晁錯得罪的人太多,全天下人都希望他死掉,因此,哪怕是申屠嘉這樣的大臣,也會相信遊俠的話。”
“他未必就不知道這是誣告,可他寧願相信真的有這件事,哪怕是一換一,也要殺掉晁錯。”
“群臣不是有膽量包庇豪強,實在是他們對晁錯厭惡至極,哪怕激怒陛下,也要殺掉晁錯。”
“豪強並非是有膽量來與陛下作對,若不是有那麼多人想殺晁錯,他們都未必敢動手...當初高皇帝初次施行護陵時,讓我來負責這件事,老夫一次性遷徙了二十八萬人,也不曾有人來行刺...晁錯這算什麼呢?”
劉長眯著雙眼,“想殺晁錯的人就這麼多嗎?”
“陛下...自商子以來,天下豈有善終的法家呢?”
“晁錯為陛下之利刃,短短數年,整頓吏治,使得天下官吏不敢頗欺民,人人自危,豪強收聲,外王惶恐,這是他的政績,卻也是他的過錯啊....”
劉敬忽然發出了感慨。
劉長對晁錯這些年裡的成就還是非常滿意的,晁錯上任,從不看什麼顏面,交情,按著劉長的詔令來全力整頓,劉長不敢說民間沒有官吏欺凌百姓的情況,但是比起當初來說,起碼他們收斂了很多,不敢做的明目張膽,不敢因為自己有個仲父或者什麼在廟堂就肆意妄為,因為廟堂裡有個狠人壓根不重視他們的長輩。
大漢是新帝國,制度新,什麼都是新的,大家都是第一次幹這件事,秦國沒有留下太多的經驗,吏治的問題曾困擾了大漢很久,大漢的疆域變多,軍功制可以用來打仗,但是說治理百姓,那就有點...在歷史上,大漢在文景之後,奸吏橫行,迫害百姓,欺上瞞下,豪強盛行,把持著海量的財富,這才衍生出了一個大漢專屬的時代,後人稱為酷吏時代。
文景的治理,使得民間富裕,國家太平,這卻成為了豪強的溫床,官吏們愈發的不堪,多與豪強勾結,斂財欺人,無惡不作。
漢武帝勃然大怒,重用酷吏,大開殺戒,殺的人頭滾滾,誰殺的最多,誰就能當上最大的官,這些酷吏們在各地擔任郡守,殺的當地官吏和豪強是慘不忍睹,連著殺了十餘年....晁錯壓根就不是酷吏,晁錯雖然激進,但還是按著律法來辦事,包括這次遷徙,他也是按著大漢傳統的護陵制度來辦的,這制度還真的就沒有明確規定哪些人是應當遷徙的,晁錯不過是加上了標準,用田產來衡量而已。
而對待大臣,他也是以律法來操辦,大家不會說他編造罪名,只是說他不近人情,因為很小的罪過就給與很大的懲罰什麼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可後來的那些人,尤其是像張湯,寧成,義縱什麼的,那可就是真正的酷吏了,他們是完全不看什麼律法,編造罪名都是好的,通常就跟強盜一般,直接殺了,不找任何理由,其中像義縱這樣的,更是純粹的瘋子,殺人狂魔,晁錯殺人是為了治國,他殺人是為了殺人,而且這些酷吏不只是殺豪強,什麼人都殺,包括底層的百姓,像老一輩的酷吏,郅都,趙禹,張湯之類的,對底層百姓還挺照顧的,尤其是郅都,他的狠辣只是針對豪強和大臣。
可武帝時大用的酷吏們,一個比一個兇殘,誅五族都不過分的那種,他們甚至會劫掠百姓...比強盜還兇殘,要是在文帝時期,各個都該被拉出去誅九族....
很多人都是批判武帝的重用酷吏,可武帝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為這個吏治和豪強的問題。
而在劉長的治下,大漢發展迅速,這兩個危害也出現的提前了很多,好在,長老爺麾下還有晁錯,實在不行還有郅都,倒是不用跟漢武帝那樣重用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