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祿在劉長看向自己的第一時間就明白了他的心思,可他卻很淡定的搖著頭,皇帝可以下令改變廟堂之政,但是這種民間風氣,那還真的不是皇帝所能改變的,可劉長卻不信這個邪,他罵道:“當初的周厲王都能讓百姓不敢說話,我只是想讓他們不要厚葬而已,難道我還比不上那周厲王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是...他最後好像被...”
“勿要多言!”
當劉長返回長安後,第一件事就是將這個賊交給了廷尉,讓廷尉來提審。
厚德殿內。
“我聽聞,治理國家的人首先要懂得采取爭取的治理國家的學問,讓齊國強盛的是管仲的學問而不是他的本身,讓秦國強大的是商鞅的學問也不是他的本身,讓大漢富裕的乃是我阿父...管仲商鞅他們逝世之後,他們的學問依舊存在世上,諸侯國採用他們的學問來治理國家,從而讓國家更加的強盛,先有了大一統的學問,然後有了大一統的天下,先有了清靜無為的學問,然後有了如今富裕的天下。”
“當今的太學,聚集了天下所有的學問,有智慧的人千里迢迢的來到這裡,眾人一同辯論,從中獲益,在爭辯之中得知自己的不足,然後改進,為了擊敗自己的對手而提升自己,從而擬定出更多的新學派,這些新的治理國家的思想為治理天下的人提供更多的選擇,所以我私下裡認為,您要對太學進行強制的管理,這是不太妥當的。”
劉安侃侃而談,說到底,他還是不同意對太學加強限制,作為一個講究吸納百家學說的人,劉安最是希望能迎來百家爭鳴的局面,讓自己的學派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晁錯平靜的坐在劉安的面前,他是天下有名的惡人,沒有什麼朋友,激進,有些時候很是殘酷,可是,很少有人會想起他的另外一層身份,晁錯還是個學問家,而且他的學問還很不錯。
“在我看來,如今太學的辯論是混亂的,他們沒有反思自己的不足,而是在貶低對手的缺陷,愈發盲目的堅信自己的理論,他們不是在改善自己的理論,而是用各種歪理來包裝自己的理論,狂熱的彰顯自己對主張的堅信不疑,這不是在促進學派的發展,這是在引發彼此的對立,只有壞處而沒有好處,殿下若是想要看到學術興盛的局面,就更要看到其中實質,改變如今混亂的局面,將無意義的爭鬥變成有意義的辯論....”
晁錯並沒有直接反駁劉安,而是在劉安的觀點上進行延申,認為如今的太學不足以達到劉安的預期,故而進行限制。
劉安苦笑了起來,晁錯比其他那些鷹犬要難對付太多了...你這身學問都配不上你的為人啊。
在劉長回來的時候,兩人依舊沒有統一意見。
劉安不希望得罪晁錯,他其實很想收復晁錯的,可又無法接受晁錯的一些政策,例如晁錯要在太學內施行的不教罪,他提出但凡有太學生鬧事,先責罰他們的老師,而且是要按著人數來增加刑法力度....這顯然抓住了儒家的命脈,對重師的儒家來說,若是因為你的緣故沒了老師,那完全沒法活下去了,應該直接自殺來謝罪。
可別以為這對黃老就有利....黃老倒是沒有像儒家那麼推崇老師,將老師的地位比作生父...但是吧,架不住他們人多啊,幾十個儒生和幾百個黃老生動手,儒生的老師判個二十年徭役,黃老的老師直接就可以處死了....
晁錯唯一的有點就是他一視同仁,從來不會因為伱是哪個學派的就不對付你,他連法家都要對付。
他的法家思想太過激進,他認為君王絕對不能寵愛任何大臣,不能親近任何大臣,一旦親近大臣,大臣們就會矇蔽君王,所以君王要時刻警惕大臣,將他們當作自己的敵人來處置...可這並非是晁錯所提出來的,第一個如此上奏君王的人是韓非子....聽他這麼說的人是始皇帝,始皇帝還非常的喜歡他的這些主張。
韓非子同樣不會容忍諸侯王,他是最重視中央集權的,晁錯一脈相承,他甚至可以拋棄自己作為大臣的立場,認定皇權至高無上,屁股都直接歪到皇帝那裡去了。
他或許是在漢朝第一個貫徹韓非子思想的狠人。
可惜,無論是在大漢還是大秦,有這類主張的人,往往都死的很慘。
皇帝倒是開心了,可大臣們斷然是不樂意的。
看看韓非子的《愛臣》就能知道,韓非子對大臣和諸侯王是多麼的疼愛...他在這篇文章裡說,國家滅亡要麼是諸侯王太強,要麼就是大臣太富...並且提出君王至高無上,不能被大臣左右,還提出了一系列對大臣的管理辦法,包括禁止他們私交,不能彼此借錢,不許出國,不許藏兵器,不許在馬車裡攜帶兵器,哪怕是去送很緊急的檔案,可車裡若是有武器,也應該直接處死....
李斯看了估計都得頭皮發麻。
周勃父子倆看了都得含笑九泉。
就在他們還在爭論的時候,劉長風塵僕僕的走了進來,而看到身上帶著血跡的阿父,劉安嚇得跳了起來,“阿父??出了什麼事?!”
劉長不在意的揮了揮手,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罵罵咧咧的說道:“也是晦氣,半路上遇到了幾個穴賊....”
晁錯眯著雙眼,敏銳的嗅覺再一次發揮出了作用,“陛下!當今盜墓賊諸多,這卻是可以預料到的事情,陛下曾頒發詔令,要求天下人節葬,喪葬之事有三害,首先是丁憂的習俗,天下人為父母守靈,不是出自對他們的孝心,而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孝順,是為了自己的名譽,他們爭相攀比,很多大臣們放下國家的大事不做,反而是要去彰顯自己的名譽...沒有任何實際上的好處,卻讓秩序混亂,進而危及國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朝中還有奸賊想要任免這樣的人來當官,這是巨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