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陛下之洪福,諸事順矣!!”
“哈哈哈,不是張相傳了你記錄的辦法嗎?怎麼是朕的洪福呢?”
張不疑不屑的說道:“若非陛下改良數字,創造出更便捷的數學,空有右相所傳授的辦法,又能如何呢?”
“你說的很有道理!這都是朕的功勞啊!”
這對天造地設的君臣越說越是開心,劉長乾脆令人拿來酒水和肉,又讓其餘眾人不要打擾自己,關了門,君臣兩個樂呵呵的過自己的二人小世界。
“陛下,今年的收錄結果,大漢的百姓數量為兩千五百三十六萬餘人...比起上次的統計結果,增加了三百一十四萬人,其中增加最多的是梁國,梁國共增一百多萬人,佔據三分之一,其次是齊國,增三十萬,然後是燕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燕國是因為征伐之事,收二十餘萬胡人....”
張不疑認真的說著各地的人口增長情況,又拿出了自己的列表來給劉長觀看,其中有各地的增長情況,與上次記錄的對比,張不疑表示,這一次的人口增長是最多的,是前所未有的,這都是陛下的無上功德、
可劉長對這個結果顯然是有些不太滿意的。
“我聽聞,那秦王一掃六合的時候,全國人口記錄是三千多萬人....怎麼如今大漢繁榮強盛,卻還遠不如那暴秦呢?難道是朕比不上那秦王嗎?!”
“陛下啊,秦以徭役而亡,秦亡後紛爭四起,高皇帝之時,全國的人口銳減到一千五百萬,這才幾十年,在您的治理下,人口已經增加了一千萬,這已經是非常難得了...那秦王如何比得上您啊?他不過是坐享其成,您可是事事親為,從不曾享受過餘蔭!”
守在門口的郎中李廣緩緩閉上了雙眼,就當什麼都沒有聽到。
大漢能到如今的程度,不是經歷了高皇帝時的酇侯之治,太上皇時的平陽侯之治,以及太后之治,最後才在您的手裡出現了成果嗎?算了,算了,沒有享受就沒有吧。
劉長搖著頭,“這還遠遠不過,大漢如今的疆域實在是太大了,比過去的任何一個朝代都要大,這兩萬五百萬人口,灑在這片土地上,實在是太少,中原地區還好,像那稍微偏遠些的地方,千里無人煙,實在貧苦,人才是國家最重要的資源啊,若是五人可用,那朕什麼都做不到。”
劉長思索了片刻,隨即說道:“朕是想要廢除算賦的。”
張不疑一愣,縱然是張不疑,此刻也是苦笑著說道:“陛下仁義!要解萬民之苦,奈何,若是廢了算賦,廟堂怕是無糧可用,什麼事都辦不成啊。”
“若是將算賦平攤到農稅之上,倒是能解決,不過,那樣一來,農民所承受的打擊就太大了...光憑藉那些耕地多的富戶,還不足以承擔得起...因此,朕準備開商,等到商業大成,將算賦一分為二,平攤到商稅和農稅之上!”
“攤丁入商??”
張不疑驚呆了,他問道:“那商賈們能受得起嗎?”
“哈哈哈,若只是在國內經營,或許不能,可如今朕欲開外貿,為何不能呢?就算不能受,也得受!朕開其限制,讓他們享受富貴,掙得大量錢財,不過是些小事,若是他們還不能做,那朕養商為何?!”
劉長的態度很是堅決,能做也得做,不能做也得做!
“陛下聖明!!!”
“若是無了算賦,天下定然人丁興旺,秦時的三千萬算的什麼,大漢當有五千萬!不,一億之眾!!”
張不疑也直接開吹,劉長滿臉的喜色,“是啊,到時候,這一億之眾分佈全國,就是那西庭國,南越國,燕國,唐國塞外草原,都將遍佈我大漢之百姓,道路交通,馳道平坦,處處都是我漢家之城池,當初秦王自稱一統天下,也不過是統一中原罷了,朕絕不會將一統天下的功勞讓給他!”
“朕要真正的一統天下,讓天下盡為我大漢之子民!”
“陛下之志向,真乃...”
“好了,不必奉承,朕這裡有一件事,只有你能做的。”
張不疑一愣,“請陛下吩咐!”
劉長苦笑了起來,“這些年裡,朕不斷的給留侯寫信,尋求治國的策略,卻從未有一封回信,朕幾次派人去打探他的下落,可派出去的人,卻都沒有找到留侯的訊息,朕如今遇到這般大事,身邊雖有智謀之士,卻也難以下定決心,若是有留侯助朕,能出一策,商談開商興農之利害,朕則安矣。”
張不疑低著頭,“陛下,臣也幾次寫信,卻都渺無音訓,臣的胞弟說,阿父自從進山修道之後,就再也沒有下落,如今生死不明,也不知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