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不疑冷笑了起來,“飲了個通宵達旦?如今諸事繁雜,閣下身為九卿丞,還有這般閒心...來人啊,將他下獄,抓捕跟他聚宴之臣,分開詢問,查清醉酒之緣故!”
“張公!我不過是多吃了些酒~~請饒恕!!”
“大漢律法規定,官員不得聚飲,不得醉酒務事,何況,你不只是醉酒那麼簡單...你身為千石官員,不乘車,卻在這裡晃盪,又說不出原有來,定然是有問題的!且問清了再說!”
甲士拖著那位官員離開了這裡,張不疑再次下令,馬車繼續前進,張不疑的臉色很是平靜,而周圍的甲士也同樣如此,哪怕張不疑剛剛才下令抓捕了一位千石的官員,也沒有人覺得驚訝,畢竟,這是三公啊,能穿著冕服的三公,在他們面前可以用臣來自稱的三公啊。
此刻的三公,還不是未來的消耗品。
從某位小豬開始,三公就成為了一次性消耗品,隨時做好為天災人禍背鍋的準備,地震了,罷免三公!澇災了,罷免三公!旱災了,罷免三公!皇妃難產了,罷免三公!將軍打仗打輸了,罷免三公!皇帝吃飯不香,罷免三公!有百姓家的牛生出了三條腿的怪胎,罷免三公!
三公們沒有去刨董仲舒的墳,那已經是相當的剋制了。
可儘管是在一次性消耗品時期,大漢三公那也是一言九鼎,權力極大,幾乎就是將全國大小的事務一手抓,更何況,如今的三公還不是一次性消耗品呢。
尤其是作為御史,大漢初的御史不但監察百官,還能參與到國家的決策,以及具體的執行,並沒有明確的限制,完全就是看御史本人夠不夠強硬。
這個職位還是比較看人的,比如周昌擔任御史大夫的時候,他就敢頂撞皇帝,力壓百官,而趙堯擔任御史大夫的時候,就只敢做點自己本份內的事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不疑的車架來到了皇宮門口,即刻就有甲士為他開了門。
三公的車是可以開進皇宮裡的,百官之中,只有三公有這樣殊榮,下了車,張不疑大搖大擺的走進了宣室殿內,陛下並不在,朝議並不是都要皇帝主持,也可以是三公主持,而劉長下令由張不疑來負責諸事,這次朝議就是張不疑所下令召開的。
張不疑來的最晚,當他走進來的時候,群臣紛紛起身拜見。
除卻周昌,召平之外,其餘人都要拜見,韓信則是乾脆的沒有前來,他是享有特權的,平日裡不太參與這些事情。
張不疑坐在上位,打量著群臣。
“諸公,陛下英明!!!”
“陛下得知民間蓄奴之風盛行,隸臣們受盡折磨,於心不忍,便要讓他們脫離苦難,為他們設立一籍,不使他們受到打殺,這樣賢明仁愛的君王,何曾有之?能為這般陛下效力,那是吾等之福分!”
“故而,請諸公能用心來做這件事,若是有人敢壞了陛下的大計,就休要怪我不講情面,當誅之!!”
張不疑的聲音猛地拔高,群臣急忙行禮稱是。
“好,最先要操辦的就是設籍的事情,張公,您辦事妥當,擅長數計,這件事就交給您來處置,不過,這件事要辦的很快,三個月內必須要完成,若是不能完成,我就要砍掉您的頭顱,掛在城牆之上。”
張不疑認真的對張蒼說道。
張蒼眼角一跳,起身受命。
“陛下赦免官隸的事情,就交給馮君來操辦,望馮君能照顧周道,要安排好他們往後的生活,糧食,生計,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知道,陛下是如何的仁慈,是如何的愛護他們,要讓他們知道,是陛下的仁愛,才讓他們得到了庶民之身!”
“唯!”
“私隸的事情,交由劉公來操辦,劉公即刻就可以離開長安來做這件事,我允許您前往任何地方,若是不配合陛下之政,那是謀反的行為,您可以先殺掉他們!”
“唯!”
“還有就是百姓這裡的事情,少府即刻給各地郡縣下令,要他們宣讀陛下之仁政,將陛下真正要做的事情告知天下,不可使天下人再被教唆愚弄,不要像太學的那些反賊一樣!”
張不疑迅速的下令,將諸多繁雜的事情交給了諸多的大臣們。
大臣們又說起了自己的想法,就這樣商談了兩個多時辰,總算是初步談妥了一些事情,張不疑這才起身離開,群臣拜送。
張不疑離開皇宮之後,並沒有返回自己的家,反而是在一家食肆裡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