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如意的嘴唇微微顫抖著,“其實吧...我趙國也很貧窮...”
“仲父!我河西國的百姓連十萬都湊不齊啊!!”
劉祥痛心疾首的哭訴著。
趙王長嘆了一聲,“我那裡還有些糧食什麼的....”
劉祥看向了膠東王,劉建沉默了許久,“我送些農具。”
看到事情如此順利,劉啟頓時也跪坐了下來。
“兩位仲父啊!我吳國常年與南越國作戰....”
“還有我唐國!”
劉如意和劉建臨時決定,還是返回封國吧,畢竟國家大事最是重要,待在這裡,他們也不放心,還是早點回去,忙與大事,不能繼續在這裡偷懶了。
劉建很是悲憤,“兄長啊,當初明明是七哥起初去乞討,為什麼最後報應落在了我們的身上呢?”
“因為你七哥根本就不當人啊,找他訴苦,他不反敲你一筆就不錯了。”
........
唐王登基的訊息,傳向了四面八方,雖然沒有舉辦太大的儀式,可這樣的大事,自然是不能隱瞞的,在各地相繼知道了這個情況之後,反應是截然不同的,在唐國,趙國,燕國這些唐王的大本營,百姓歡呼雀躍。
唐國百姓開心是因為他們的王當上了皇帝,自發的為大王慶祝,即使大王變成了陛下,他們也依舊不改口,一口一個大王,當然,這僅限於唐國人,若是前來經商的商賈也跟著他們喊大王,那就會被唐人所毆打,“你敢不喊陛下?大王也是你叫的?”
唐人幾次上書,請求大王將大漢的都城從長安遷到晉陽。
趙國百姓開心,那是因為唐王終於要待在長安了,以後他就不會再帶著唐人來欺負我們了吧???
燕國百姓開心,是因為燕王下令,誰敢不開心,就砍了誰的腦袋。
在某些方面,燕王跟唐王是非常相似的,同樣的好武,同樣的殘酷,而燕王對唐王是無腦的崇拜,要不是宣義死死攔著,他就要放下戰事去長安拜見天子了,因為戰事無法脫身,他就只能派出自己的太子前往長安,代替自己朝見陛下。
而他這位喜歡下棋的太子,開開心心的就朝著長安出發了。
在中原地區,梁王為了慶祝唐王登基,特意開倉放糧,讓百姓們一同慶賀,沒辦法,土豪國就是這樣的,糧食嘛,寡人有的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南方,楚國也是一片沸騰,楚國的勳貴子弟們跟劉長的關係非常不錯,都覺得劉長是真正的楚人,自發的駕車為他歡呼,然後被廷尉拿下,楚王病重,不知還有多少天的時日,而國相也秉著對唐王的懼怕,下令慶祝。
至於吳國和南越,那就不必多說了,簡直就是過節。
吳王親自與百姓們來慶祝,吳王向來平易近人,他跟著百姓們一同飲酒,笑呵呵的慶祝這件大事,南越王那就恨不得下場來跟百姓們一同跳舞了,南越王開心壞了,不顧自己這把老骨頭,愣是吃掉了半隻羊,喝掉了一壺酒,與群臣共舞,這老頭樂壞了,一口一個聖天子。
普天之下,彷彿也只有齊國,表現出了不同。
劉長在齊國的風評不太好,因為劉長在齊國幹掉了太多的豪族,按著這些人的宣傳,齊王就是死在唐王手裡的,再加上先前唐國奪走濟北郡的緣故,齊國和唐國的關係一直都不太好。
因此,齊國這裡的情況差異就很大,濟北郡在過節,齊郡則是死氣沉沉的。
當然,像城陽國,膠東國這些從齊國分裂出來的小國,還是比較開心的。
“國相!”
“濟北郡的唐人又毆打了我們幾個商賈....”
“成陽國人衝進鄉野,險些燒了我們幾個裡....”
季布坐在上位,聽著大臣們的稟告,就因為齊人對唐王登基表現出了抗拒,導致與周圍的衝突不斷,季布沉默了片刻,方才說道:“將犯事者拿下,按著律法來處置。”
“可他們並非齊人....”
“我又不是用齊國的律法來處置他們,這是大漢律法,難道他們就不是漢人了嗎?”
“若是他們的官吏不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