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老百姓的日子就在窮困潦倒中過著。
春去秋來,冬天已經過去,春天卻還看不到盡頭。
北平城外炮火連天,戰爭無時無刻不在。
日軍前線的戰事不容樂觀,雲子的北平特高課機關工作推進緩慢。
駐河北的國軍雖不曾有大動作,但也沒有退讓一步,謹守駐地,分毫不讓。
晉察冀八路的根據地,由被動應戰,改為主動進攻,多次爭鋒相對,打的皇軍落花流水。
且國共雙方合作圍攻日軍,勝利次數越來越多。
駐北平的華北司令部陷入了尷尬。
軍部多次訓斥華北司令部的無能和愚蠢,並做出相應部署,頻繁更換多地的師團長。
年底,日軍華北司令部又有新動作,華北地區有兩名師長奉命離開,前往西南任職,據說新來的師團長,也是由駐西南日軍調遣而來。
這一訊息是輕寒從武田太郎隻言片語中得到的。
戰爭已有四年,日軍作戰習慣輕寒有所掌握。
聽到這訊息後,輕寒馬上意識到又有一場硬仗要打。
日軍指定要加大年末掃蕩力度,不僅會對根據地進行瘋狂大掃蕩,國軍那邊也會遭遇瘋狂打擊。
訊息必須馬上送出去。
日軍現在執行的“三光”政策,若不提前做準備,損失必將慘重。
訊息送出去的同時,也接到了上級的新指令。
輕寒手上多了一份名單,上級希望“裂石”同志盡最大努力保護這些人。
這些都是北平淪陷後沒來及離開的學者教授。
他們當初堅定的留在北平,為抗日四處奔走,籌集錢款及物資,原本以為戰爭很快就會結束。結果仗打了四年,北平也徹底淪為日軍的佔領區。
這些北平留守的學者教授被日軍清洗了好幾輪,許多都已成為日本傀儡大學的老師。
特高課一直以來對這些學者教授就不曾放鬆過警惕,紅樓的地下室死過不計其數的愛國學者和學生。到現在,還關著許多。
渡邊到北平後,王處長把這塊交接給渡邊。
渡邊加大了對北平文人的迫害,只要不接受傀儡大學邀請的學者,都會被帶進特高課的監獄折磨。
輕寒手裡名單上的教授,透過各種渠道與根據地取得了聯絡,希望去根據地為抗日做貢獻。
可北平早已水深火熱,特務無處不在,想要拖家帶口離開難於登天。
組織上考慮再三,只能讓他們暫時留在北平,他們是中國的希望,一旦抗戰結束,中國的教育需要他們,所以必須保護。
輕寒自接到任務後就開始籌謀。
1941年冬季的大掃蕩,又讓日軍慘敗。
華北司令部沒撈著好處,北平憲兵司令部所需籌集的物資愈加龐大。
北平的人民不堪重負,摻著碎石和麩子的糧食都供應的極少,買糧不僅要錢,還要良民證,而且限量。
中國人的日子艱難,日本僑民的也好不到哪兒去。
輕寒適時提出以兵養兵的方案,具體實施細則即是,興修水利,徙民實邊,浚河開渠,引水灌溉,發展駐軍屯糧。
武田太郎似乎對這份方案格外感興趣,與輕寒仔細談了一下午,並於第二天親自前往華北司令部。
等日軍層層上報,又一級一級下達後,1942年的老歷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