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被劉政射瞎左目。
拔矢啖睛。
曹操只覺心疼。
夏侯惇,是他的堂弟。
親堂弟。
一個爺爺的堂弟。
自濟南國以來,夏侯惇就是跟在他屁股後面的一個半大小子。
某一刻,曹操將營帳中的桌子,轟然掀了!
“焦子賢……”
“……黃口小兒,某剮了你!”
戲志才在一旁咳嗽的更厲害了。
曹操沉吟片刻,張開雙目:“喚人進來,某要破城之策。”
“無論是何計策……”
他抬起頭,繼續道:“放出話去,讓汶陽城中世家也罷,百姓也罷,給某開啟城門。”
“否則,城破之日。”
“某必屠城!”
……
夏侯惇之死,被後世稱為一個非常奇妙的轉折點。
因為兩個在後世上都留下了諸多傳唱的人,就因為此人,在兗州留下了不可逆轉的仇恨。
後世在討論焦曹二人的時候。
總是會談論到曹操的那篇檄文。
但那篇檄文畢竟只是宣傳政治手段。
而後世的諸多歷史學家,都認為導致二人勢如水火,並且老死不相往來的最終原因。
就是因為在夏侯惇已然被截住去路之後。
焦傑的行為。
殺夏侯惇,滅夏侯惇麾下全部主力。
然後用夏侯惇先鋒麾下的人頭,在汶陽城前砌了一座京觀!
縱觀歷史,焦傑並非暴虐之人。
但是他就是在自己順利的一生中,在最開始面對曹操的當口,犯下了如此“暴虐”的罪行。
而且只此一例,在未來的諸多戰爭之中。
焦傑再沒做過。
反倒是曹操開始了自己殘酷的一生,屠城數次。
這也是後世一直在探究原因的地方。
但是從歷史的蛛絲馬跡之中,還是有歷史學家發現了一些規律。
只是這些歷史的證據所證明的……是在當時,焦傑麾下對於焦傑此行的不理解。
除了黃忠。
他只是聽命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