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執行方向向左,那一開始向左的點都會被拉低、因為它所處的空間點形變是越來越大的。
並且這個形變幅度,只與離籃球的絕對距離相關。
因為是標準圓錐嘛,只要給定了頂點所在和頂角大小那整個椎體表面任何一個點的位置都是固定的,簡單的幾何學問題。
所以,只要籃球的運動是有規律的,那這個空間上任何一個點的形變都是有規律的。
這就和‘波’的定義是相吻合的,籃球的運動帶動了它影響的這個時空所有的點進行週期性的運動。
並且,這種週期運動不一定會和籃球運動處在同在同一方向上。
籃球是水平運動的,但彈珠的週期運動方向卻是上下。
這一執行邏輯,經典力學下的萬有引力模型,無法解釋。
很簡答的道理,地球圍著太陽轉,所在平面我們稱之為黃道面,假如太陽繞銀河中心運動的軌跡相對於黃道面是垂直的,也就是說太陽運動方向和我們地球的運動方向是垂直的,那在經典力學體系下,當太陽往上運動的時候,我們地球應該是被太陽‘拉著’同步往上或者說以稍稍慢一拍的速度往上運動才對;
沒有任何理由說地球會在黃道面上進行週期振盪、時而離太陽近、時而又離太陽遠,對不對?
地球不會,其他天體也不會。
這是經典力學的理論。
在引力波猜想模型下呢?
會。
你水平推著籃球,被籃球‘吸引’的彈珠卻在上下方向上進行週期震盪。
那回到我們的話題上來……
引力波現象,能證明愛因斯坦先生的引力模型嗎?更進一步說,能證明他的相對論理論嘛?
小敏是吧?你覺得,能嗎?”
留香所學是會計,哪裡懂這種東西,剛才聽李涵瀅講了那麼一大段,本來就已經聽了個暈暈乎乎,此刻突然被問到,當然是一臉懵然,“哈?這……這……應、應該……可、可以吧?”
李涵瀅隨即反問道,“為什麼可以呢?”
留香更懵了,也有些慌不擇言,“因、因為……這說得通啊……”
“說個最基礎的問題,站在高臺上往下扔東西,10斤的東西肯定比1斤的東西掉的快,這說不說得通呢?”
“這……哪裡說得通了?”留香這回突然就有自信了,“兩個個鐵球明明是同時落地的啊。”
李涵瀅繼續說道,“那我現在隨便拔一個雞毛,然後再用鐵按照這個雞毛的樣子打一根一模一樣的鐵毛出來,鐵毛比雞毛重,一起往下扔,是哪個快呢?”
“這……”
李涵瀅很是滿意,“你不可能硬說兩個是同時落地的吧?”
留香開始嘴硬了,“那是因為有空氣摩擦力啊?”
李涵瀅更滿意了,“那對了啊!
亞里士多德的理論的確是可以說通的啊,同樣大小的鐵當然會比棉花掉得快,可為什麼我們現在都說他是錯誤的呢?
因為摩擦力啊,亞里士多德他根本不知道存在摩擦力這個東西、也不懂什麼叫空氣動力學,可現在的人們知道。
換到引力波問題上來,同理。
彈珠為什麼會上下震盪?
引力波理論能說通;
可其他理論也能說通啊?
最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