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步?不會吧?”留香有些不信,“那你的對手又不是機器,你怎麼知道他接下來會怎麼下?我不說棋盤好幾百個格子了,說旁邊這十多個,你下了這裡,接下來你對手有9個選擇,然後你再有8個,你對手再有7個……這樣算來算去,每一層都要去想,怕是好幾個小時都過去了吧?哪裡有那麼多時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才有定式這種東西啊。”劍蕩回道,“下到盤之後確實算起來會非常累,但最起碼在佈局階段,你不需要考慮那麼多,因為大家已經總結出來了一套又一套的最優解,定式之所以能成為定式,是因為它們是最適合現代圍棋規則的下法。
當然,定式有很多很多啊,百種,同樣非常複雜,但這總你自己臨時去想要簡單得多吧?
我用這套定式、你用那一套,雙方擺出來,欸,我看出了你的套路、你同樣也看出了我的套路,我們兩個誰都可以主動跳出來換到另外一套能壓制對手的定式來、同樣的也可以靠猜你到時候會換哪一套來提前步好防守的準備。
用廣陵散的話來說,這像是科考試,沒有真正意義的標準答案,但有很多套‘較適用’的答案,用哪套要看場合。
有些答案可能是隻有某些特定種類的閱卷老師才會喜歡其他絕大多數人都可能給你0分、有些答案可能是可以討好絕大多數老師但萬一點兒背碰了某些人說不定會讓你好看、有些答案是老師都不喜歡都不會給高分但也沒有任何理由給低分;
如果你所有答案都能掌握得融會貫通,那當然是取捨和風格問題,看你是想要搏一個高分還是想求穩拿個規矩;
但如果你掌握不了那麼多呢?那由不得你了,你碰到一個題,知道那麼一種解法,那當然只能那麼寫,寫完了之後祈求蒼千萬不要碰到一個不喜歡這種解法的老師。
這個道理,回到圍棋來說是什麼意思呢?
你如果能把100套定式掌握得滾瓜爛熟——不光是背棋形而是要明白為什麼要那麼下、要知道每一步為什麼要那麼下、不那麼下又會面對什麼問題,那你跟同樣能掌握100套定式的人下棋,勝負在於雙方的臨場取捨和棋風有沒有對;
但你如果只能掌握20套,那不管怎麼取捨你都贏不了那些能掌握100套的,因為人家那80套裡每一套都有至少四五種方法把你殺得片甲不留。
是這麼簡單、是這麼現實。”
留香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剛才那老頭兒是罵現在的棋手是沉迷於定式、不知變通。”
“沒有那麼簡單,”劍蕩卻搖搖頭,“實際定式這種東西吧……圍棋千變萬化,哪怕下棋的人再多、所能事前研究的也僅僅只有前期佈局階段那麼幾十步,等到了盤之後,哪裡還能有定式給你去背?
實際現代圍棋真正考驗棋力的時候也是從盤開始,佈局階段不出錯那是基礎的基礎,能定段的職業棋手,有哪一個沒有把那些定式摸得滾瓜爛熟?那為什麼大家會有段位的區別呢?
定式是一方面,但你不能因為定式的存在貶低棋手的水平。
如說我們國家有九九乘法口訣表、老外沒有,然後一個外國人跑過來說國學生數學之所以好是因為乘法口訣表、不是因為我們國學生努力……你認可這種說法嗎?
口訣表每一個學生都背,其他公式定理也都是一樣大家都知道,可為什麼大家的學習有好壞之分呢?
定式這只是一種工具,沒有什麼好說的,我相信,他劉老掌握這些東西掌握得絕對別絕大多數棋手都要好,那他怎麼會批評定式的存在呢?這豈不是把他自己也批判了一番?
他剛才那番話,讓我來說,意思其實很簡單……
古代的定式,你可以不學,因為已經不考了,確實沒有意義;
但古人下棋到盤之後開始廝殺時候展現出來的棋力,應當要去學,那個算以現在的圍棋理念來看,依然有不少是可以適用的。
並且哪怕說不能適用,看了也不會有壞處啊。
我們不是說歷史的車輪都是轉動的嘛,下棋一招一式都是人腦子臨時想出來的,古人在那個盤面下臨時想出來的招兒……你怎麼那麼肯定現代人在同樣的盤面條件下一定下不出來?
不都是人腦子嗎?今人的腦子、古人聰明到什麼地方去了?
我看現代人智商還不如古人呢,你看唐朝的時候已經有被香爐這種東西了,並且還是有錢人家挨家挨戶都在用的很簡單的小物件,放到今天……現代那些個所謂高科技的陀螺儀,跟將近1500年前富家小姐闊太太的玩具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