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過得那麼辛苦、那麼賢惠,偶爾犒勞犒勞一下自己,有何不可呢?女人,要對自己好一點;男人,要對自己狠一點!
就是那2,會讓玩家望而卻步,會讓他們更傾向於直接花掉,直接拿來交水電。
比如說,某電商平臺支付賬戶,一開始不收使用者提現手續費,後來突然有一天,說賠不下去了,要收,收多少呢?
千分之一。
瞬間舉國上下都開始抨擊這家公司言而無信,大家都開始關心起了自己的錢袋子。
其實這能有多少呢?
在商家看來,這根本不算什麼,但在消費者眼裡,鉅款,這是鉅款!你收了我活不下去!
究其原因,是因為大家都非常理智,都認為“天上不會掉餡餅”,要掉也最多就是掉芝麻屑。
一件衣服,價簽上印的是188,但平時賣45塊錢。
消費者看了之後,不會覺得你是在打折,而是本能得就知道,哦,你這衣服其實就值45,誰花180買誰傻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有一天,要搞促銷,進店領券,減2塊……大家一窩蜂跑過來了,因為他們覺得這是機會,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過了這一波折扣,以後還賣45,大家也一樣會過來買,不會受影響。
但如果說一下子說只賣30,大家這一波可能會搶,但過了這一波,想漲回45?
呵呵。
跟之前188和45的差別一個道理,為什麼賣30啊?這說明你這衣服實際上最多就值25,我花45買那不是傻嗎?
但實際上大家都想錯了……
真實情況是……這衣服本身其實連25都抵不到,最多值15塊錢。
平時賣45,那是包括了包裝、商家利潤、平臺抽成、廣告費用和倉儲物流成本這一切一切在內,衣服本身值15塊錢,廠家做出來自己穿、那就是15塊錢,但如果是要拿出來賣、要最後安安全全、風風光光交到消費者手上,經了這麼多道工序,額外花了那麼多成本,賣15那才叫傻呢。
至於價簽上那188怎麼來的?
這是我做的衣服,我想怎麼寫,你管得著嗎?物價局都沒說話,你說了幹嘛呢?
賣43,那是正常促銷;
賣30,那是因為這些衣服賣得差不多了,並且快換季了,廠家覺得在做的話以後賣不出去,得趕緊清尾貨、趕緊把倉庫騰出來裝別的。
消費者永遠都覺得自己賺到了、覺得自己精明,但實際上卻始終都被商家玩弄於鼓掌之間,靠的,恰恰就是大家的這種“精明”。
要不然為什麼消費者只能花錢,而商家卻能賺錢呢?
月明星稀當時的心裡,就是在用這種心態在思考。
跟戰鬥玩家比,生活玩家口袋裡的錢,會不會更容易被套出來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月明星稀不敢打包票,因為人是活的,而她既不是戰鬥玩家、也不是生活玩家,她連休閒玩家都不是,要不是為了能進主城,她現在絕對只有1級。
體會不到這兩類人的心態具體多多大區別,如何敢言之鑿鑿?
但,
流量轉化率,是死的,是鐵板釘釘的證據。(未完待續。)
喜歡網遊之無商不尖請大家收藏:()網遊之無商不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