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最多3秒的時間,3秒之內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獲取最多的資訊。
這是對陸明視力的重大考驗!
那當然是不可能的。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人最看不清的,實際上恰恰就是自己本身,就拿最基本的“以貌取人”來說,身邊的人那是時時刻刻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外貌和形態變化;但自己看自己的時候,如果不照鏡子,卻只能看到眼眶周圍非常小的一個範圍,而除了刷牙洗臉的時候,絕對大多數人可能兩三個月都不會對著鏡子認真看自己一回。
當然,也有不少人連刷牙洗臉的時候都不會去照鏡子,刮鬍子的時候都用手來確認是不是刮乾淨了,隔得時間長了,有的時候突然之間透過攝像頭看到自己現在的樣子,有些人甚至會產生一種“鏡頭裡面這猥瑣的傢伙究竟是誰”的疑惑。
連外貌這種最表相、最膚淺的東西都看不穿,又何況深層的東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相信自己的能力沒有錯,但高估自己的能力那肯定會導致死路一條,謹慎出發得話,考慮問題的時候先從自己一定會搞砸去想是最好的,這樣不管是什麼問題都可以一開始就預見到。
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先考慮失敗。
陸明從來沒有相信過自己的身體能力,現在當然也是一樣,所以他……
開啟了錄影和截圖。
高階vip遊戲艙各項硬體都是頂級的,當然也包括攝像頭。
不知道多少年前曾經有過這麼一種理論,說人類這種生物的眼球視覺殘留時間是24分之1秒,所以老式的電影都採用每秒24幀的制式,但後面經過論證,說24幀並非肉眼識別的極限,但經過這麼多年的嘗試,大家發現,24幀和48幀可能確實勉強能“感覺”出差異,但再往上那就真的沒有多大意義了。
但電影幀數和遊戲幀數不是一個概念;電影的每一幀並不是固定影像,而是在這段時間內的物體運動曲線模糊處理後的產物……
直觀得來說,假設用每秒24幀來拍一個飛行的足球、攝像頭每次曝光時間是0.01秒;在這些引數下……
每秒24張膠片24次曝光,但每一格膠片上並非是這24個“時點”的靜態影象,而是球在這24個“時段”內每一個曝光週期的這0.01秒時間內的運動曲線,越接近曝光中心時間越清晰,兩側相對來說都是模糊的。
但遊戲不同,遊戲的影像都是處理器實時運算出來的——某些靠貼靜態圖貼出來的“華麗畫面”遊戲除外,電腦運算速度可比這0.02秒快了不知道多少倍了,基本可以理解為不存在曝光週期一說。
所以,相同幀數下,每一秒內遊戲畫面的實際影像資料當然會比電影膠片的資料要少。
但即使如此,一般遊戲60幀也足夠滿足任何玩家的“鈦合金”眼球了。
盛世的遊戲艙硬體效能絕對沒得黑,為了穩定執行是鎖定在120——當然順便也可以吹噓一下自己的效能,用最高效果每秒120張影象錄下來,陸明相信,絕對要比自己那已經開始打轉的眼皮靠譜不知道多少倍。
開啟錄影功能主視角鎖定自身角色視野、點開虛擬鍵鼠、切換螢幕視角到虛擬環狀屏、開啟遊戲內建的截圖介面,做好這一切準備並且在門口試驗了兩三回之後,下一刻,陸明側身橫行面向右側踏進了房間。
紅王此時的站位跟剛才一樣,畢竟是因為脫離戰階強行被系統送回去的,當然是在原點。
這回系統沒有給陸明提示,但紅王口中的說辭竟然跟剛才一模一樣;不過呢,這回他卻不是跟第一回一樣站著說完臺詞才動手了,伴隨著“你這……”的開口,一根羽毛直接往陸明臉上費了過來。
陸明一邊硬吃著這實際上沒有效果的羽毛攻擊,一邊按著虛擬鍵盤“q”控制這自己角色往左邊旋轉好讓錄影攝像頭可以從右到左把所有角落都飛速掃一遍,同時虛擬滑鼠不停連點截左邊的圖。
當第二發羽毛上身,陸明也聽見了紅王已經說到了“……虎豹……”,他也管不得這短短兩三秒的時間究竟有沒有看全所有細節了,直接調轉身型撒腿就跑!
(未完待續。)
喜歡網遊之無商不尖請大家收藏:()網遊之無商不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