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這種東西,其實跟藝術家的名望是有很大關係的,最好的例子當然就是生前只賣出去過一幅畫的梵高;
王羲之之所以能超越蘇黃米蔡張旭顏真卿等人被奉為“書聖”,其實,很大原因在於,他有一個極度狂熱的粉絲……李世民。
他對王羲之的書法十分推崇,還為此詔令天下,大量蒐集王羲之書法珍寶,對《蘭亭集序》這一真跡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懸賞索求……
有民間傳說李世民拿到蘭亭集序的過程不甚光彩,當然,這是野史,先不說這個,反正最後李世民是搞到了……
至於之後的事,《全唐文》第4部301卷有篇《蘭亭始末記》,“貞觀二十三年,聖躬不豫……臨崩,謂高宗曰:吾欲從汝求一物……高宗哽咽流涕,引耳聽命。太宗曰:「所欲得《蘭亭》,可與我將去。」及弓劍不遺,同軌畢至,隨仙駕入元宮矣。”
當然,在正史也就是新舊《唐書》當中,李世民擺在檯面上的遺詔當然是託孤給長孫無忌,就算李世民死前真的說了蘭亭集序陪葬的事,史官也不可能吃飽了沒事兒往上面寫。
當然這個東西在陸明出生之前還存在一些爭議,因為五代十國的時候,盜墓賊祖宗溫韜把唐朝十八個帝王陵寢盜了個遍,李世民的昭陵也在其列,但他盜出來的東西里面沒有這“千古第一行書”《蘭亭集序》,而他唯一一個沒有盜成功的陵,是李治和武則天共葬的乾陵,之前有很多說法都是李治沒有聽李世民臨終遺言,把蘭亭序私藏了,最後陪葬在自己陵裡。
說起乾陵。其實也是一個傳奇,因為經過1400多年曆史,乾陵先後遭受了無數盜墓賊的光顧。除了溫韜是上山三次連著遭受到了漫天風雨、下山立刻轉晴之外,黃巢拉了40萬大軍去盜。幾乎把山頭削平,愣是沒找到地方;後來甚至還有軍閥扛著機槍大炮拿炸藥去炸門,結果剛引爆,陰風襲來黑氣亂舞,一個團的兵幾乎死絕!
乾陵確實是稱得上“萬年壽域”,因為這地方……是中國歷史上兩大神算李淳風和袁天罡分別受命選址,袁天罡定點是往地上埋了枚銅錢,李淳風則是拿了跟簪子往地上一插。兩人分別回去覆命,最後去看的時候,大家刨開土,竟然發現簪子不偏不倚得插在銅錢的方孔裡。
之所以說《蘭亭集序》的所在之地“之前”存在爭議,是因為隨著技術的發展,雖然說沒有真的去挖,但透過核磁共振、遙感測控,紅外鐳射,甚至還動用了奈米機器人之後,在2091年——也就是在現在15年前的時候。終於完成了昭陵和乾陵的內部復原3d模型,事實證明,《蘭亭集序》確實是在昭陵。當初溫韜盜墓僅僅是進到了墓道前半部分,沒有真的成功進到放棺槨的寢殿裡面。
之所以沒有真的去挖,現在的儲存技術還有欠缺是一方面——很多文物出土之前都是儲存完好一如全新,挖出來接觸到外面的空氣之後瞬間就毀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金縷玉衣,出土不到30分鐘,從剛開始的金光閃閃到後面黯淡無光,簡直就像用演示攝影把一千年的時光濃縮起來一樣。
當然,更大的原因在於。學術界有爭議。
現在的考古通常情況下都是所謂的“保護性挖掘”,就是說什麼地方施工不小心挖出來了什麼遺蹟。趕緊趕過去先把東西清理出來,對於那些沒有被破壞的墓葬。是不能動的。
那種到處亂挖的“考古”,說的好聽叫“保護文物”,說的明白點兒,不就是刨人家祖墳嗎?
人盜墓的最起碼把陪葬品拿了就走了,有些“考古學家”甚至喪心病狂得解剖人家遺體!?
嘴上說的還振振有詞“我這是出於科學的精神”,然後還一口咬定“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沒有信仰、不敬鬼神,確實是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都能做的出來,因為這樣的人根本就沒有道德底線。
當不服說出他的目標的時候,其實陸明是有點不能理解的,這東西的3d復原模型雖然說網上不能直接看,但據陸明所知,國家博物館門票應該不會貴吧?
問了出來之後,不服這傢伙竟然莫名其妙得來了一句“我也是個南方人,不習慣北邊的天氣。”
是嗎?
讓陸明來說,北方夏天最多就是30度出頭,冬天家裡還有暖氣,除了一年會固定有那麼段時間天上下棉花,其實是挺不錯的。
哪兒像南方天,夏天熱的恨不得把自己皮扒了,冬天最冷的那段時間,完全就是用戰鬥意志來生抗啊。
不過不服接下里的理由,倒是能稍稍有點兒可信度;
“再說了,就是我真去博物館看,那也是對著大螢幕莫名其妙得幹看啊,你不知道,我之前是找了一個遊戲推廣員妹子打聽過的,她信誓旦旦得跟我說,探昭陵的那時候,盛世還是做軍工的,還直屬國防部呢,探陵的時候用的奈米機器人是盛世做出來的,說是遊戲裡的東西能完美還原觸感,並且完美保留筆畫細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陸明簡直要呵呵了,“你都說了人家是遊戲推廣員,那當然是要投其所好忽悠你啊,她說什麼你就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