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學文答道:“下官去年看到白蓮教鬧得厲害,唯恐生出禍端,於是上報到了布政司衙門。巡撫大人與都指揮使大人商議後,從襄陽府派了三千天兵前來征討。哪知白蓮教早就得到了訊息,帶著教眾躲得無影無蹤了。官軍在敝縣停留了一個多月,依然還是找不到白蓮教的下落,最後只有搗毀白蓮教的老巢回襄陽去了。”
唐黛漪笑著說道:“官軍才走,白蓮教就回來了,是不是?”
董學文愁眉苦臉地答道:“誰說不是!白蓮教屢屢下山騷擾百姓,下官再次上報,卻被知府大人痛斥了一番。下官有心無力,只得忍氣吞聲,也就不了了之。”
“現在白蓮教有多少人?”蕭毅問道。
“聽說已經有了三四千人!”董學文答道。
“入教的都是些什麼人?”蕭毅再問。
董學文想了想,答道:“大多是一些想著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的無知百姓,也有一些地痞無賴和不務正業的流民。”
“你馬上讓人去張貼告示,就說本官是到竹山縣遊山玩水,讓縣城裡的百姓不要驚慌!”蕭毅沉聲說道。
董學文不敢怠慢,馬上叫主簿前來書寫告示,又讓師爺抄寫了幾十份,用過大印以後這才讓衙役們到縣城四處張貼。滿城的百姓看了衙役們貼出的告示,這才知道這幾百個如狼似虎的軍爺是來遊山玩水的,於是人心逐漸穩定。也有喜歡看熱鬧的百姓扎堆來到縣衙前看錦衣衛兵士搭建營帳,膽子大點的還主動上去幫忙,縣城似乎又恢復了以往的安寧。
到得戍時,錦衣衛圍著縣衙在街道上搭起了大大小小二三十個營帳。草草吃過晚飯以後,方清菡和唐黛漪在董學文夫人的陪同下到縣城遊玩去了,蕭毅和韓武則相攜來到了大帳。蕭毅屏退左右,輕聲問韓武道:“小武,我想去招撫白蓮教,讓他們解散教派,各自回家。不知道是否可行?”
韓武笑著問道:“大哥是怕我們兵少力薄,打不過白蓮教?”
蕭毅搖頭說道:“我倒不是擔心這個。我雖然只有五百錦衣衛,但都是久經沙場的勇士,無不能以一敵十。白蓮教雖然人多,但都只是未加訓練的烏合之眾,他們必定不是我們的對手!”
“那你擔心什麼?一舉剿滅他們豈不省事?”韓武問道。
蕭毅沉吟良久,說道:“《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又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白蓮教的教眾大多都是被矇蔽的百姓,我是擔心真打起來了,難免要傷及無辜。”
韓武略微想了想,說道:“大哥真是菩薩心腸!不過,我認為招撫只能是自取其辱。”
“為何?”蕭毅連忙問道。
“白蓮教嘯聚山林不是朝夕之事,他們要是真願意歸降,去年官軍前來征討時就會主動投降。但是他們並沒有這麼做,反而躲起來了。等到官軍一走,他們又繼續招兵買馬、危害地方,可見他們並不想歸降朝廷!”韓武說道。
“難道只有打了?”蕭毅頗有些遺憾地說道。
“白蓮教在竹山縣如日中天,不打掉他們的氣焰,他們是不會甘心被招撫的。古往今來,沒有一夥強盜會心甘情願被招撫,都是被打得沒辦法了才投降的。”韓武娓娓道來。
蕭毅聽韓武分析得有理,毅然說道:“那就先剿後撫!為竹山縣百姓徹底除了這一害!”
韓武說道:“就算打也得要有方法,否則只怕斷不了根!”
蕭毅不解地望著韓武。韓武笑著說道:“大哥,如果一旦打起來,白蓮教要是發現苗頭不對,再次溜之大吉了怎麼辦?他們躲在群山峻嶺之中,我們到哪裡去找他們!”
蕭毅點了點頭,不無煩惱地說道:“那該怎麼打……”
韓武嘻嘻笑道:“大哥勿憂!你不是說上兵伐謀嗎?我倒有個主意!”
“快說,快說!”蕭毅急切地說道。
韓武貼近蕭毅耳朵,輕聲細語地說了一通。蕭毅聽了以後,連忙說道:“不行,不行,太兇險了,我們還是另想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