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越往南走,越覺人煙稀少,許多鄉村小鎮竟然都荒涼得雜草叢生,遍地蟲鼠,像是一直都無人居住的模樣。
惜芸只覺情形不對,再走出幾十裡地,方看到沿途都是逃荒避難的人群,挑著擔子,呼兒喚女,哭聲震天。
惜芸一打聽,才知道縉國這一帶連年遭受災荒,水災,旱災,蝗災的鬧個不停,而朝廷又一直賑災不力,說好的糧食與銀兩都沒有兌現,大量的百姓顆粒無收,無以繼日,能挖的野菜,能剝的樹皮都吃盡了,仍是餓殍遍地,屍橫遍野。
在很久以前,惜芸剛剛隨父親出使周國時,就曾在酒樓裡碰到過一個從縉國青城逃難來的賣唱老人。
當時從那老人的嘴裡,惜芸聽說過縉國饑荒嚴重的事情,但,如今,只有當她真正站在了這塊飽受磨難的土地上,親眼目睹了種種悽慘之後,才能有感同身受的切膚之痛。
惜芸親眼看到一個骨瘦如柴的孩子在她面前餓得倒下去,才六七歲的孩子,一雙小小的手掌,卻跟老人一樣的枯瘦滄桑。
那雙髒髒的小手,緊緊攫著她的裙角,彷彿是看到了生的希望,小孩子艱難的仰起頭,乾涸的嘴唇輕輕翕動,“姐姐,我餓……”
惜芸慌忙取出乾糧喂她,卻已遲了,小小的孩子捏著那塊白饅頭,臉上似有一絲滿足的笑,頭卻無力的倒下去,還來不及咽上一口食物,就已經停止了呼吸。
惜芸失聲痛哭,難以自抑,只是,這樣的情形,卻每天都在發生。
她看到的,是無數衣衫襤褸,面有菜色的人們,在茫然的四處奔波。
為了一塊餅,常常會有幾十個人一擁而上,爭搶得頭破血流。
為了節約最後一口糧食,父母狠著心腸,將年幼的子女扔棄在路邊,絕情而去。
為了活命,易子而食的事也隨處可見,惜芸甚至常常從路邊廢棄的鍋裡,發現許多煮熟的小孩子的骨頭。
人間地獄,莫過如此。
惜芸的眼淚都流乾了,隨身的所有乾糧都發放完了,她又騎馬趕到遙遠的城鎮去,買了大袋大袋的麵餅分發出去,但無論她買了多少次,買了多少袋,卻仍是不夠分。
總是有那麼多飢餓的人群,總是有那麼多逃難的災民,彷彿無論走到哪裡,面對的都是一雙雙渴求著食物的眼睛。
這片被蝗災無情肆虐後的土地,似乎已沒有什麼綠色的活力,只有黃沙滿天,哀鴻遍野,嗆鼻的沙塵被陰冷的風席捲著撲過來,連臉頰上都能感到火辣辣的疼。
有時候,惜芸會怔怔出神,她清楚記得,還是在不久以前,她還生活在一片看似繁華的盛世裡,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她在母親身邊撒嬌,被心愛的人呵護,她下館子,吃點心,聽戲,遊河,參加宮廷盛宴。
她從縉國,到周國,到戎國,見識了許多翻雲覆雨的大人物,經歷了許多驚天動地的大場面。
她沒吃過苦,沒捱過餓,她從小到大,都是在寵愛中成長,她被父母,被兄長,被愛人保護得好好的,見識了所有的綺靡繁華,璀璨天地。
喜歡太子他總是纏著我請大家收藏:()太子他總是纏著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