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瓘第六十九軍目前駐紮在益州郡。賈龍第七十軍駐紮在越嶲郡!
第十四集團下屬各軍因為管理的範圍太大,已經擴編為四到五個營!
華雄計劃將李嚴的六十八軍駐紮在禪郡!他最後說:“王爺,下官還可以親率張任的六十六軍跟隨王爺征戰!”
楊光很感動!華雄比自己要小几歲,但也三十九歲了!在那個年代,也屬於中老年人了。他說:“也可以!你可從仰光往西攻擊!”
楊光拿出自己根據原電子導航圖繪畫的地圖!指著一條從後世仁安羌的地點,說:“大約是這個位置,向西插過去,翻越一些不大的山,就可以抵達一個平原。這一路並不好走,你還是跟以前一樣,穩紮穩打。走一路、修一路!糧食問題不是大問題。我可以讓閔貴支援你!”
華雄直襬手,說:“不需要閔貴支援!我這裡也可以自給自足!”
楊光理解華雄的想法,都是集團軍,互相之間作戰可以配合支援。但不是迫不得已,互相之間不會請求後勤支援的。他指著後世阿薩姆地區,說:“那我就不派兵進入這一帶了!我們在恆河再見!”
“王爺,下官一定會在恆河去拜望你的!”華雄信心滿滿!
休整三天之後,船隊繼續起航!
又三天之後,船隊抵達恆河出海口。
楊光安排何曼的第七集團軍繼續沿著海岸線向西一百公里登陸,然後向正北偏西方向攻擊前進。
在何曼率部離開之後,楊光率領船隊進入恆河!
在那個時代,恆河的水位很高。船隊一直上溯到跟雅魯藏布江交匯處!楊光指揮船隊登陸。
印度在歷史上也只是一個地理概念!在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前,也從來沒有真正統一過。就算是這個時代以前盛極一時的孔雀王朝,也只是統治印度北部一部分地區。在這個時代之後的十三世紀的莫臥兒王朝,也大致差不多。在南部、東部從來都沒有被統一過。在除了印度河流域、恆河流域之外,都只是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後被強迫歸順的。
在楊光率大軍登陸之後,便開始在這裡尋找當地人。
在恆河沿岸,有很多小國!這些小國都沒有什麼軍事能力。因而,很快便被歸攏過來。同時也積攢了一些糧食。
楊光隨利用這些人口在恆河、雅魯藏布江交界處築城!建立三王都城!
隨後,楊光派高覽率部沿著恆河向上遊攻擊前進!在恆河上游,才是天竺地區繁華之地。
~
張繡率部沿著印度河一路南下,根本沒有受到任何抵抗!一直打到印度河的出海口!
印度人在後世發明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個在天朝人看來是個十分奇葩的運動!在印度竟然很有市場。這源於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被雅利安人入侵之後設立種姓制度。人們接受了自己是低種姓的事實,那麼就接受了受壓迫、受剝削的命運安排。同時受印度教和發源於印度的佛教的影響,都提倡今生為來世積德的說法。因而造成了印度人歷來受順的性格。
張繡發現,朝廷為自己花大價錢裝備的火槍、火炮竟然沒有什麼用處!僅僅是在北方遇到幾個城堡國之時,放了幾炮,那些國家就投降了!難怪後來有幾十人征服印度一個國家的事!
張繡同時發現,朝廷制定的民族融合在這裡根本無法實施,因為這裡的人口太多了!僅僅是印度河兩岸的國家、部落就有近千萬人口!
張繡只好讓跟隨過來的候補縣長、郡長開始在當地人中傳授現代化耕種和種草圈養牲畜。至於民族融合,他給朝廷的報告說“我看還是算了吧!別朝廷花費巨資運來幾十萬人,融合到最後,是誰融合誰還不知道呢!”
喜歡漢末滴血請大家收藏:()漢末滴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