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最近一直在思考著如何能在大軍西征的同時,解決後顧之憂!他想到的辦法就是民族融合!
當時對漢人有威脅的異族有羌人、南匈奴、烏桓和鮮卑。
因為楊光已經將羌人首領北宮白玉招募為第十五集團軍次官。北宮白玉又在羌人中招募了五千騎兵,駐紮在武威郡。羌人的威脅暫時解除。
在西涼很多縣,羌人和漢人雜居,通婚的越來越多。在歷史上,也就是因為雜居、通婚融合了羌人。
南匈奴已經歸順了大張朝庭。並且由原來劉姓改為張姓。
楊光采取歷史上曹操當年的策略,將南匈奴分為五部,讓他們逐漸內遷,跟漢人雜居。鼓勵漢人、匈奴人通婚。只要是一夫一妻制之下的漢人娶了匈奴人,或者是匈奴人娶了漢人,都可以免除一年的稅費和徭役。
鼓勵漢人和異族人通婚的政策,不久就擴大到全境!不管是漢人娶了哪個異族的女子,都享受免除一年稅費和徭役的政策。
烏桓人都居住在大張朝境內。
丘力居在大張朝六年去世了。由他的侄兒蹋頓接管烏桓東三部。
蹋頓向朝廷表示願意稱臣。但請求朝廷增開互市!
以前,僅僅是在上谷郡有互市。但蹋頓東三部離上谷郡比較遠,特別是在冬天去上谷交易比較困難。希望在東三部區域內開一個較大的互市。
楊光派人去談判,可以開互市,並且,可以放開鹽鐵管制。按照大張朝境內的市場價交易。但有一個條件,就是要東三部每年提供十六歲至二十五歲的育齡婦女一千名給大張朝。
大張朝每年提供六百名十六歲至二十五歲的育齡婦女給烏桓東三部。期限二十年;二十年之後,這個條件作廢。不影響互市繼續營業。
蹋頓在跟東三部烏延、蘇僕延商議之後,簽署了協議!
烏桓人因為是遊牧部落,跟漢人很少通婚。楊光要求烏桓人提供育齡婦女,就是要減少烏桓人繁衍的速度。同時提供漢人育齡婦女給烏桓人,也是為了融合、同化!
在當時,漢人娶異族女子為妻是很丟人的事。楊光一方面用政策鼓勵,改變人們陳舊的觀念。另一方面採取強行配對的方式進行通婚,就是為了讓人們逐漸習慣跟異族通婚,包括女子嫁給異族人。
楊光知道後世在草原上養殖了大量的牲畜,其中最主要的養殖方式是圈養!
楊光開始在漢族人的區域推廣圈養牲畜。在看到圈養能在同樣的草場內養殖更多牲畜。便又開始在烏桓人中推廣!
圈養牲畜之後,牧民們不再需要到處放牧,這樣,就相應產生了定居點!
有了定居點,就會有漢人去開店做生意。這樣,烏桓人就開始跟漢人雜居。因此加快了民族融合的速度!
喜歡漢末滴血請大家收藏:()漢末滴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