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針灸,
艾飄香。
敲肩擊背,
絕妙指法世無雙。
脊骨還原可動,
冷溼消除鎮痛,
百草化神漿。
惠澤秦吳地,
千里美名揚。
蘭花唸完,誇說:“慧姐,太漂亮了。”
韓瑜高興的說:“蘭花進步了,會欣賞了。”
韓瑜看一下手錶,八點了,於是匆匆洗漱一番,和蘭花到餐廳吃了飯就上山了。
八賢山東頭,隔一條小澗,在醫院北邊的那個山頭,因為不大,人們稱它為嶺。從東邊南北路向上望,像一隻昂頭啼鳴的雄雞,所以人們叫它金雞嶺。
八十年代初,全國推行火化,墳地返田,殯葬改革,這就給各地祭祀提出了新的課題,先人老去,後人總得有個懷念的去處,各鄉鎮就建了安息堂,即骨灰成放處,當時的縣城地皮緊張,就在山上建安息堂,便於大家把先人骨灰送那裡,交點管理費。再後來,經濟條件好的人家,就會買一個地段,建獨立的墳墓刻碑,便於自家祭祀,主管部門受到啟發,就把整個山體統一規劃,一個模式建墳,對外銷售,供需求者使用。
韓瑜父母去世時,韓雄為了今後清明寒食節祭祀方便,也就是選擇買個現成的墓地,把父母的骨灰葬在金雞嶺,韓瑜來安馬時,哥哥告訴她父母墳址的位置,所以她找起來很快。
在父母的碑前,韓瑜擦淨臺上的落雪,擺上鮮花,水果,拿出兩個酒杯,倒滿酒,然後用腳在碑前的雪上使勁的捱了挨,騰出一片地方來,跪了下去,拿出一沓冥幣與火紙,劃一根火柴,韓瑜點著火紙後,把冥幣一張一張放上火焰,口中說道:“爸,媽,不孝女韓瑜來看你們了,,,,。”
說完韓瑜淚如雨下,火焰漸漸減弱,直到熄滅,韓瑜起身,把杯裡的酒灑向菸灰,然後重新跪下,磕了頭。
韓瑜依依不捨的和蘭花走下山崗,路上,父親的身影又出現在她的頭腦中,她想應該寫首關於父親的詩,以寄此情,於是脫口說道:“寫給父親的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七律
夜半憑欄思故父
風搖燭淚想親人
青絲歲月漂顏素
玉面風霜刻皺痕
彎背禾田馱日月
破船漁海網星辰
孝親最痛親無待
徒灑墳前酒一樽”
蘭花聽後說:“慧姐,什麼從你嘴裡都是好詩好詞,太了不起了。”
聽了蘭花的讚賞,韓瑜很開心,想到自己在島上時常讓韓晴教紅袖蘭花學詩寫曲的,今天見蘭花兩次誇自己,於是就想考考她,說:“蘭花,你也學不短時間詩詞了,今天你也寫一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