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勝年沒有答話,徑自說:“你還記得小廣東嗎?”
“當然記得,就是那個話癆嗎。”樓培勇說。“他不是犧牲了嗎?”
“是啊,他家就是廣州,我們來了,也該看看他吧,畢竟戰友一場。我們坐慢車正好有這時間差,看過他再走也不遲啊,還能給局裡省四十呢,何樂不為啊。”
“可是我們不知道他墓碑在哪裡,怎麼看他啊?”
“我們去烈士陵園找找,或許就能找到。據說廣州烈士陵園記載著不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呢。看了能激起人們愛國熱忱。”
二人意見一致後,就買了下午回家的慢車票,然後就在站門東南角一個早餐店,每人喝碗粥就去廣州烈士陵園了。
廣州烈士陵園,位於廣州市越秀區中山2路,佔地面積近二十萬平方米,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
烈士陵園內建築莊嚴肅穆,蒼松翠柏和紅花相互掩映,清新淡雅的綠化配置是整個園林造景的主要特色,具有典型的嶺南園林風格,規模宏大,氣魄雄偉。特別是那陵園大道兩旁蒼松翠柏就像肅立的衛士守護著陵園,給烈士陵園增添無限莊嚴。
進了烈士陵園,瞻仰先人,憑弔先烈的人很多,其中不少是放假的學生,在這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小孩們沒有嬉鬧,都很嚴肅的跟在大人身後,惲勝年樓培勇隨人流看了“白求恩紀念館”“印度援華醫療隊紀念館”,董振堂,趙博生紀念碑亭等,看了烈士當年奮戰的浮雕壁畫,聽了介紹,都很受感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惲勝年樓培勇因為有自己的心思,不能老跟著人流,於是疾走一會,撇開人群,進到裡面,有序的對各個墓碑進行辨認,實在是烈士太多,他們的時間有限,找了兩個多小時,也沒有看到“小廣東”墓碑的影子,惲勝年估計“小廣東”應該不在這裡或者在其他陵園,看看時間不早,就對在另一邊查詢的樓培勇說:
“培勇,我們不找了。”
樓培勇正在興頭上,聽說不找了,就問:“大隊長,來是你叫來的,怎麼不找了,那它們怎麼辦?”說著就舉起手中的鮮花。
看到樓培勇手裡的鮮花,惲勝年說:‘’我們就按家鄉規矩來吧。”
安馬一帶祭祀風俗是這樣的,如果在清明節或是寒食節因特殊情況祭祀者不能到達需要祭祀目的地,那麼,他可以實行遙祭,所謂遙祭,就是祭祀者不必一定必須在需要祭祀目的地如墳地或者墓碑前,而是遙遠相祭,相隔千山萬水也可以,方法是畫一個圈,把祭品放在圈內,然後對祭品虔誠的說幾句衷心的話,要是燒冥幣,可在化紙過程中口說我心,據說效果和上墳見碑祭祀是一樣的。
惲勝年提出遙祭後,樓培勇看一下時間,覺得也只有如此了,就不爭辯,問“那我們選個適合的地點吧。”
於是二人就來到陵園東部的人工湖邊,這裡湖光瀲灩,綠樹垂蔭,鳥語花香,二人同時說:“就這裡吧,但願“小廣東能常住在這美麗的世界裡。”
在一棵垂柳邊,樓培勇在地上畫了一個圈,把兩束鮮花在圈內擺好,二人對著鮮花閉目站立,各自在心中默唸祭祀之詞,然後,雙雙跪下,對著鮮花磕了四個頭。
喜歡社會之魂請大家收藏:()社會之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