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駕不緊不慢,到了某處停下紮營。
紀莫寒沒話找話,“不走了?”
齊子攸大讚,“以逸待勞,妙!看來陛下也熟讀兵書!”
周圍的百姓、文士都轉頭看他。
……這人誰啊?馬屁拍得也太狠了!
誰不知道陛下不通兵法謀略,唯一也是最大的能耐,就在於北巍山君所賜的神力。
齊子攸坦然回望,“怎麼,難道你們以為陛下不讀兵書?”
眾人:……不敢,那可不敢。
宋先生在心裡嘆了一句,這孩子真是個當官的料,諂媚之語張口就來,臉都不紅。
山上山下等了四天,總算遙遙看見司大將軍的旌旗。
他也探知玉朝皇帝在仙鶴山下等著,不敢在前率兵,怕被她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大纛之下是他的得力副將,他本人藏身於後。
……關於偽帝秦瑤玉的武力,民間傳得沸沸揚揚,雖然他不怎麼信,也不敢掉以輕心。
軍師們是這麼分析的,天賜神力必然不真實,他們這邊還說司大將軍得仙人點化,夢裡斬金龍呢,難不成是真的?
都是收買人心而已,懂的都懂。
但秦瑤玉肯定武藝超群、功力深厚,能敵十人甚至百人,否則京官們不會被嚇住。
因而,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司大將軍最好不要與她打照面。
大家商議出的計策,是二話不說先打一仗,壓下秦瑤玉的氣焰,逼得她主動求和。
如果她堅決不求和,還要再打,那就碾壓過去。
司大將軍這一方的軍師、將領們,沒有任何人認為己方會敗。
因為兵力太過懸殊。
偽帝秦瑤玉那邊,滿打滿算兵力不足八萬,她還得留人守城。
而己方足有三十五萬士卒!
放出風聲二十萬,是在迷惑秦瑤玉。
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他們雖然沒有十倍的兵力,但也不需要攻城,秦瑤玉自己出來了!
此乃兵家大忌。
經過多年的修建加固,京城高牆深池,固若金湯,易守難攻,她該做的是緊閉城門,據城自守,而不是出城迎敵。
一旦出城,就像是烏龜鑽出了殼,愚不可及。
奉她為帝的那群大臣竟也不勸,真是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