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吏笑道,“聖旨裡說得清清楚楚,仙鶴山下雖有大片平原,卻土地貧瘠,不宜種植莊稼。”
宋先生一時沒明白,不宜種植莊稼,跟在這兒迎戰有何關聯?
一旁紀莫寒卻倒抽口涼氣,想起了貨郎的話,脫口道,“也要燒?”
小吏笑而不語。
搬運屍首是個力氣活,前陣子從京城往外搬,累倒了許多將士,他也被調過去搬了幾日。
能不搬,那還是不搬的好。
宋先生也回過味來,“……陛下思慮周全。”
心想司大將軍絕對想不到,自己已經被她預定成肥料。
小吏滿臉驕傲,“那當然!”
宋先生試探道,“你們不怕陛下?”
小吏:“怕得要命!”
所以必須聽話,忠誠,永遠追隨。
上頭的將軍們說得有理,只要真心效忠陛下,就不是陛下的敵人,而是陛下的臣民。
陛下對臣民是很和善的。
她自己說過,“對待臣民,要像春天一樣溫暖柔和,對待敵人,要像寒冬一樣殘酷無情。”
小吏將這句話牢記心間。
事實上,但凡見過她武力的人,都不會選擇當她的敵人,只會選擇當她的臣民。
兩日後,一隊禁軍來打前站,說是御駕已經出京,不日將過仙鶴亭,令附近臣民準備接駕。
宋先生三人和驛站裡的其他賢士一樣,懷著激動的心情,開始了不算漫長的等待。
大家首先等到的是定海大將軍,由二十四名壯漢用木棍繩索扛著,壯漢胸前綁著大紅花,個個昂首闊步。
宋先生自詡鎮定,常以“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要求自己,卻在看見定海大將軍時失了態,抓著一名隨行的小將軍問道,“這是儀仗還是兵器?陛下真拿得動?”
小將軍看他文士裝束,並未發怒,傲然道,“此乃陛下神兵,得心應手!本將親眼所見!”
如果不是看得真切,他也不會早早跪下,得以活命。
宋先生熱淚盈眶,拍著齊子攸和紀莫寒的肩膀,連聲說道,“穩了,這回穩了!”
能用這種兵器的,根本就不是人。
是神仙下凡。
神仙也看不得亂世,下來救苦救難。
沒想到啊,求賢令上所說的新皇帝種種神異之處,竟然是真的!
他之前還以為是胡編亂造,太無知太狹隘了!
齊子攸、紀莫寒也興奮不已,跟著眾人高呼,“定海大將軍威武!”
司大將軍與定海大將軍相比,就如同蚍蜉與大樹。
蚍蜉能撼動大樹麼?動不了,絕對動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