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這兩人抱著同樣想法的賢士不在少數,通往京城的道路逐漸熱鬧起來,驛站接待了一批又一批。
有人衝名利,有人衝權勢,有人衝著救民濟世的崇高志向。
不管怎樣,求賢令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某些賢士還是舊識,見了面都很驚喜,“齊師兄,你也來了?”
齊師兄名叫齊子攸,笑道,“紀師弟能來,我為何不能來?”
紀師弟名叫紀莫寒,拉著他的手搖了搖,“甚好,甚好!”
然後兩人看見一位老者乘著牛車經過,趕緊追上去行禮,“見過宋先生!”
宋先生不是他們的老師,是老師的知己。
紀莫寒好奇,問道,“先生去哪兒?”
宋先生微微一笑,“你們去哪兒,老夫便去哪兒。”
家人都勸他不要湊熱鬧,一把年紀了,該在家中頤養天年、含飴弄孫,可他不甘。
這麼多年了,終於聽到一位皇帝說想要百姓豐衣足食,自己怎能閒坐家中?
也許這皇帝只是隨便說說,當不得真,但他想相信一次。
少年時,他也曾有雄心壯志,然而風雨如晦,蹉跎了大半生,如今半截身子已經埋進土裡,再不冒險出山,就白活這一世。
至於皇帝是男是女,重要麼?
完全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把百姓看在眼裡。
齊子攸、紀莫寒又意外又高興,“先生也願入朝?這可太好了!”
老師常說,宋先生名聲不顯,卻有治國之才。
雖然他們看不出來,但老師不會錯。
往後跟著宋先生,彼此也有個照應。
宋先生也不介意多兩個同路者,三人結伴而行,談談笑笑,好不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