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永帝慌了手腳,派勇士帶著詔書突圍出京城,傳令各州大軍進京救駕,但勇士們一去不復返,是成功突圍了,還是被崔家攔截了,或者叛逃了?誰也不知道。
又傳詔京城士庶,奮勇抵抗崔氏、切勿從賊!
但他的豐功偉績實在太多,惡行無數,與他相比,崔家堪稱善良,這回造反也是因為長子被他霸佔欺凌,忍無可忍。
據說崔家大少夫人也被他拘在宮中,不許回家……這對小夫妻真是苦命鴛鴦,兩人都遭了他的毒手。
崔南瞻又站出來說,燒死他四個兒子的那把火,是熙永帝悄悄派人放的,妻子親眼目睹,嚇瘋了。
於公,他要替天下除此昏君,還天下太平。
於私,他要替妻子、兒子報仇。
兩方面理由都十分充分,簡直聽者傷心聞者流淚,也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窮苦百姓看到了一線曙光。
……崔大老爺沒說錯,熙永帝確實是昏君,那麼等這昏君一除,大家是不是就能吃口飽飯了?
這波輿論戰,可以說崔家完全佔了上風。
所以,基本沒人響應熙永帝的號召。
朝中大半官員也倒向崔家,或者鵪鶉似的躲在府中靜觀其變,準備等局勢明朗再做決定。
滿朝文武,敢進宮議事的只有三位。
皇帝當到這份上,是真的很失敗。
但熙永帝顯然不知道“反省”兩個字怎麼寫,只會瘋狂咒罵,“崔家這窩賤人,亂臣賊子,天打雷劈!朕要將他們凌遲處死,碎屍萬段!”
九萬差點提醒他,想凌遲就不能碎屍,想碎屍就不能凌遲,這兩種刑罰無法同時實施,只能選擇其中一個。
看他那麼煩惱,又忍住了。
然而就算熙永帝罵得口沫橫飛,也傷不了崔家分毫。
崔傢俬兵就圍在皇宮外,並沒有發動進攻。
他明白崔家父子為何停住,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弒君都是個難以洗刷的汙點,崔老賊想當皇帝,就不能以身示範,免得來日也被臣子有樣學樣,所以想把他困死在皇宮。
宮裡有水,卻沒有足夠的糧食,如果只是皇帝一個人食用,能吃好幾年,但還有妃嬪、太監、宮女、禁軍、武威軍等等。
這些人用來衝殺嫌少,用來吃飯卻又嫌多。
熙永帝問過管糧的大太監,最多能支撐一個月。
他也不敢不給他們吃,怕逼得這些人倒戈相向。
“諸位愛卿可有良策?”
他以前所未有的和藹態度,問計於群臣,不,三臣。
三位愛卿愁眉苦臉、冥思苦想,拿不出個好辦法。
事實上,他們已經在後悔,後悔選錯了路。
這三人敢應熙永帝之召進宮議事,並不是有多忠誠,是想冒險博個危難之中的護駕大功,從此人生走上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