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尋看有些人似乎覺得自己異想天開,他也不去爭辯,只是心裡計較著,什麼時候能夠安排些人先做著試試看,若是能成,對於那些身有殘疾的人而言,那可是急需生活下去的福音。
不說閻尋心中打算,只是當下。
朝廷知曉閻尋帶著人守住城池,還將細作抓住了,便是天大的功勞。
“文狀元閻行巡閻尋表字)年少有為,允文允武,趕走龜滋國亂軍,還抓住了重要人質。實在是太令朕欣慰。”
秦裕很開心,當即就決定拍欽差帶著賞賜去犒賞收成將士與百姓。
這個欽差的人選,秦裕本想派禮部員外郎去的,但卻被吏部尚書元峪推薦了一個人,說是吏部員外郎,姓石,“石大人正直敦厚,可領此差事。”
“好,元愛卿可要另外備些東西給行巡帶去?畢竟你們可是忘年之交吶。”秦裕甚是開懷地笑問道。
元峪曾在閻尋故鄉延州做刺史,更是一度幫過閻尋甚多,兩人脾氣也合,這麼多年來也不曾斷了來往,的確是忘年之交。所以,元峪才想著讓自己的人去當欽差,好將朝廷賞賜完完全全地帶到邊關去,送到閻尋手上去。如此一來,才能讓該得這些賞賜的將士們,真正拿到屬於他們的東西。那可是他們拿命換的呀。
“老臣也沒有什麼好東西給他送去,只是準備些京城小吃,再捎帶基本書便是。”
旁邊的人聽著這君臣二人的對話,對閻尋真是羨慕得緊。
說完賞賜之事,秦裕便提及了援軍一事,“與行巡所守的曲安城相離最近的,可是青州?青州知州,可是阮寧?”
這如何回答?
許多人更是低下頭,不敢抬頭去,唯恐被秦裕看到了,點名叫自己回答。
有些人更是悄悄地瞟著與阮寧、閻尋等人關系非同尋常的人——閻尋的大師兄,蔡南林,也是大理寺卿。
蔡南林權當是沒看到那些目光,只是挺直了腰背,沉默著。他如今不知兩個師弟的具體情況,多說便是多錯。他相信,皇上自有定奪。
其餘的師弟們也是有樣學樣,似乎沒有感受到大家的暗示,只靜觀其變。
“回皇上,阮寧正是青州知州。”
“與行巡還是同門師兄弟?”皇帝問道,眼睛卻是看著蔡南林的。
此時蔡南林不敢再裝柱子,當即上前一步,躬身回道,“回皇上,他們正是師兄弟。”
“哦,蔡愛卿,你覺得青州那邊為何不能及時援助曲安城?”
“臣,不知。但支援遲遲未到,想必其中定有隱情。臣請求皇上,定給青州與曲安城的百姓,還有那些死去的百姓,討回公道的。”
秦裕聽著這些死板的話,有些不喜,但也沒有顯露出來,只是點點頭,又吩咐了吏部的員外郎去準備賞賜的東西。
次日,領著賞賜去曲安城的隊伍出發了。
行走了七八日後,便到了曲安城。
巧合的是,在城外,吏部員外郎便與匆忙趕過來想要“幫”閻尋的援軍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