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廠長,這是為什麼?”
“那個時候,德興館的名字叫“工農兵飯店”,只賣大眾飯菜,本幫特色一掃而光,也就是今年夏天,才重新恢復了。”
德興館的招牌菜是蝦子大烏參,林陽對海參並不是特別的喜歡。
但是,出於禮節的需要,林陽也不能說自己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客隨主便,就讓特偉、徐山楚隨意了。
“我們要蝦子大烏參、蟹粉豆腐、紅燒鮰魚、脆鱔、白切肉,哎,林陽,你喝什麼酒?白酒還是黃酒?”
徐山楚詢問林陽。
“徐廠長,我喝酒一般,有點兒就行了,你們喜歡喝什麼,就要什麼?”
“那咱們就來一瓶石庫門黃酒,你說呢?特偉?”
“行,那就來石庫門黃酒!”
德興館上菜的速度很快,不大一會兒,幾個菜就上齊了。
“林陽,你第一次來上海,我們有招待不周之處,你還要單多多的包含?”
特偉舉起了酒杯。
“林陽,希望咱們今後多合作!來,乾一杯!”
徐山楚的話簡單明瞭。
“咱們今天快點吃,吃完了去一個地方?”
徐山楚話一出口,特偉就笑了。
“老徐,你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今天晚上你又有什麼新名堂?”
“嘿嘿,暫時保密,你們等一會兒就,到了地方就知道了。”
林陽聽見他們兩個人的對話,心裡面儘管特別好奇,但還是忍住了。
半個小時以後,三個人吃完了飯,在昏暗不明的路燈下,開車朝上海電影譯製廠而去。
德興館原來在真如路上,1958年遷到了東門路29號,上海電影譯製廠原來在萬航渡路,1977年元旦搬遷到了永嘉路383號。
林陽對京城的道路是熟悉的,可是,在上海就傻了。
不要說這是七十年代,就算是幾十年以後,不用導航也必須不停地打聽才可以。
更何況此時此刻還是黑夜,坐在汽車裡的林陽,根本就不知道走的路線,徐山楚開車的技術非常不錯,林陽確實是有些意外。
“嘀、嘀、嘀!”
在一個大門外,徐山楚按了幾下喇叭,很快,從門衛室就走過來了一個人。
“老萬,老李走了嗎?”
“是徐廠長啊!我們李廠長還沒有走,今天晚上大家都在加班吶,你等一下,我給你開門去!”
汽車再次停下來的時候,徐山楚說到了地方了。
“老徐,你怎麼把我們拉到電影譯製廠來了?”
特偉一邊開車門一邊說。
“你已經不是第一次來,所以,覺得這裡跟你們美術廠一樣,沒有什麼新鮮感,但是,人家林陽可是第一次來,我帶他來開開眼。”
“老徐,你的心眼就是多,這樣的辦法你都能想出來,那咱們今天晚上看什麼?”
林陽從二人的言語中,聽出來他們是經常來這個地方。
七十年代,上海電影界有四大企業,分別是上影廠、美術廠、譯製廠、科影廠。
人們最熟悉的是上影廠、美術廠,他們兩家拍攝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影片,譯製廠、科影廠的知名度,相對而言就低了許多。
不過,徐山楚、特偉作為業內人士,深知譯製廠的地位是非同凡響。
“林陽,這是上海電影譯製廠,咱們先去廠長辦公室見一見老李,一會兒在去觀影室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