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二郎家在第一天犁田的早上就開始發稻穀種子了。
四月十三那天早上,李牧之拿了已經曬好的稻穀到夏二郎家。
這稻穀不是直接扔到稻田裡任它生長長成秧苗,而是要先在家裡將稻芽催出來,然後再將長了芽的稻穀小心撒在溼潤的秧田裡,等它們長成禾秧子後,再分栽到水田裡去的。
夏二郎種了二十多年的地,對於如何更好的催稻芽這件事,他有他自己的方法。
“牧之,你來學著點,這事以後你總要學會自己做的。”夏二郎將李牧之喊到身邊。
用來催芽的稻穀都是選的顆粒飽滿的穀子,在經過幾天晾曬後,那些穀子就可以拿來浸泡了。
“稻種催芽主要有四個過程,曬種子,浸種子,溼布催芽,發芽。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夏二郎一邊浸種一邊和李牧之說道。
夏及己也在旁邊不遠處看著,想要學習如何催芽。
等稻穀浸泡好後,夏二郎便和李牧之犁田去了。
四月十六,李牧之那一畝地也犁好了。
四月十七,夏及己家的稻穀已經大多都發芽了。
夏及己看了下,出芽率大概在百分之九十。
在這個朝代,這個發芽率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看來她爹確實對催稻芽有一手。
稻芽催好了,夏二郎便帶著李牧之去把那些稻穀撒到了夏二郎專門闢出來的一塊秧田上。
“水田一般多水,種稻谷的秧田裡,水不能多,不然谷芽容易壞死。
積水的秧田不僅僅只導致爛根那麼簡單。
土裡過多的水份會讓秧苗的根鬚稀少。稀少的根鬚不利於秧苗的生長。
就好比那些參天大樹,它們旺盛的樹幹下面是極其繁密的根鬚。
另外積水太多,根鬚稀少的話,到時候拋秧就費時間了。
在拋秧過程中最明顯的就是當你拿秧苗的時候,根和泥土是分開的,你輕輕一拉,出來的只有光禿禿的秧苗,一點泥土也沒有。
這樣的秧苗拋到田裡,因為輕飄飄的的幾乎是一片倒。
帶泥土團的目的就是讓秧苗可以像箭頭一樣直直插入泥土裡穩定下來,不會倒苗。
所以這秧田保持表層溼潤就好。”
夏二郎一邊撒穀子一邊和李牧之說道。
種稻谷是門很大的學問,李牧之表示受教了。
稻穀種下去後,夏二郎便每日都去田裡觀察稻穀的生長情況。
同時還要驅趕那些想要啄食稻穀的鳥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