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徵到門口,秦銘目送著人離開,轉過頭,突然有點懷念起身邊有人使喚的日子。
唔,也不知道四方城現在什麼情況,要適合的話,他還挺想把王勇給喊過來的。
想法一出,秦銘就壓不下去,索性寫了信讓人給四方城送去。
這兩年,秦銘身邊不是沒有新人,但用歸用,真正讓秦銘託付關鍵的,卻沒幾個。
沒別的,他這兩年在大唐名聲太大,最怕用的人是哪家送來的奸細,與其事後彌補,還不如從根本上杜絕可能。
也是因此,秦銘教了不少人,但沒一個能讓他留下。
一來二去,也不是沒好處,起碼各地的安排不讓秦銘有種捉襟見肘的感覺。
解決送去四方城的信,秦銘轉頭再次撲進整理資料的事情中。
來來回回琢磨,也讓他琢磨出了章程。
這邊秦銘忙著整理,另一邊,李世民則派人暗中做安排。
秦銘將章程送過去後,李世民就沒了意見。
起初,是有百姓說皇上最近做了個夢。
隨著時間流逝,皇上做夢的內容被逐漸填充,然後說某地會出現一塊石碑,石碑上是對大唐發展有好處的東西。
說的人多了,訊息越來越真實,議論紛紛之中,房玄齡露面,從幾百裡外帶了塊石碑回長安。
據看到過的人說,那塊石碑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奇怪的東西,像是字,但和如今的字不一樣,沒幾個人認識。
不過短短兩日,又一個訊息傳出,那石碑就是當初皇上夢到的那一塊。
而且那塊石碑上的內容,和讀書人有關。
“天吶,居然和讀書人有關,那是不是,上面的真是字?”
“就算是字又如何?要是沒人認識,那石碑擺在大庭廣眾下也沒用啊。”
“就是就是,認不出的字沒用。”
“不是,朝廷都沒給個準確的話,你們在這兒猜什麼?還是得石碑的內容暴露出來才有用,知道嗎?”
“……”
民間百姓各有說法,但大多都是猜測,你一句他一句,關注石碑的人更多了。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突然發話,說是要將石碑上的內容拓印,分散到各地,就立在人流最多的地方,讓來往的人觀望,找出能認識石碑中內容的人。
只要能認出,朝廷重重有賞。
這個訊息一出,整個大唐的目光都聚集到了長安。
“哎喲,朝廷重重有賞,那這賞賜一定非常厚重,嘖,趕緊把石碑內容放出來吧,說不定我就能認識。”
“哈哈哈,我也有這個想法。”
“……”
御書房。
李世民敲了敲御案,底下站著魏徵,房玄齡,以及秦銘,除此外還有盧正志和崔元化。
別看人多,御書房中可謂是一點聲音都沒有。
此時,李世民敲御案的動作打破了御書房的寂靜。
“對民間百姓的議論,你們都有什麼看法?”
喜歡大唐從敗家開始當地主請大家收藏:()大唐從敗家開始當地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