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的儒教,和張長青歷史上的儒生不同。
一百年前,張泰嶽建立儒教,引入諸子百家的學說,改良儒家學說。讓儒教的文人,不在只是誇誇其談,而是更加深入實務。
同時,張泰嶽為儒教創出了鎮教神功—浩然正氣訣。這門神功,比肩佛道兩教的鎮教絕學,是當世最強神功之一。因此,儒教才有了,真正與佛道兩教爭鋒的硬實力。
但是,在張泰嶽建立儒教之前,包括建立儒教之後,仍然有各個流派的文人,修習佛道兩教的武功,儒道佛三教互相滲透,關係錯綜複雜,剪不斷理還亂。
“無功不受祿”張長青連忙推辭。
“張道長不必如此客氣,其實我也是有事相求”
見張長青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趙鶴雲解釋道:“張道長應該聽說過,我儒教的張泰嶽,張聖人吧。”
張長青微微頷首道:“豈止是聽說,簡直是如雷貫耳!”
【呵呵,不過是比我早一百年穿越的前輩罷了!】
趙鶴雲見狀,心下大定,繼續說道:“現在天下雖然大治,但是內有宵小作亂,外有異族虎視眈眈。我儒教心繫天下,以國泰明安為己任,正是急需,像張道長這樣的青年俊傑加入進來,一起匡扶正義,救萬民與水火當中……”
雖然趙鶴雲說的慷慨激昂,但是張長青已經過了熱血上頭的年紀。
“我已經是武當派的人了,怕是……”
“沒有關係,加入我們儒教,並不需要退出原有門派,只要懷著同一個理想,都是我儒教的教友”
見張長青還在考慮,趙鶴雲頓了一下,道:“要不這樣,如果張道長不嫌棄,儒教在三山縣,還有一個訓導的職位,請張道長暫時屈就,也可看看我儒教的行事作風如何!”
“訓導?這是什麼職位?”
訓導,也就是供奉。平時沒有什麼事情,只是在儒教掛個名頭,有資格參加儒教的各種聚會。每年科舉的時候,需要保護學子,去郡城或者去京城趕考。如果學子之間,出現武力糾紛的時候,可能也需要訓導幫忙,畢竟有些老師武藝並不高,打不過學生。
訓導的好處,首先,每年的俸祿是一千兩白銀,護送學子趕考等等事情,還會有額外的補助。然後,就是可以共享很多儒教的資料,比如說,可以閱讀大量儒教收集的武功秘籍。一個訓導能拿到多少錢,能看到那些秘籍,是和訓導的實力以及貢獻相關的。
聽趙鶴雲介紹完,張道長有點心動。俸祿倒是其次,關鍵是各種資料,以及大量的武功秘籍。
自從得到了武道真解,張道長有滿腦子的神功想要創造出來,只是受限於自身所知,目前能夠自創的,主要是內功心法。外功招式等還所知甚少,雖然內功高就是王道,但是招式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既然有便宜可佔,張長青考慮了一下,就欣然接受了。
向趙鶴雲拱手,慷慨激昂的說道:“既然縣尊如此盛情邀約,我就不再推辭了,為了天儒教,也為了天下蒼生,以後有什麼需要我的地方,我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呵,小狐狸!】
“好,我儒教能夠得到,張道長這樣的青年才俊相助,相信以後一定,能更好維護天下百姓”
【哼,老狐狸!】
既然張長青答應下來,趙鶴雲也是一臉滿意。能拉攏到一個如此年輕的先天高手,不管是對趙鶴雲,還是對儒教,都是大大的幸事。
張泰嶽消失後,儒教為何還能與佛道兩教並列,甚至壓制佛道兩教。除了儒教本身的實力,還有儒教背靠朝廷,有極多的資源,來拉攏江湖上的小幫派和散修。
談妥這件事,趙鶴雲與張長青,又在會客廳,聊了一會本地的風土人情,就告辭離開了。留下地契,約定好,三天後,張長青去縣衙找他,為張長青引薦,三山縣儒教的同僚,並辦理一些交接手續。
張長青把趙鶴雲一行人送出道觀,轉身回到了後院。
“師傅,趙鶴雲他們過來幹什麼?”
肖戰在後院中慢慢活動身體,阿梨在和旺財在一邊,嬉戲打鬧。
張長青抑制不住嘴角的笑容,拿出地契,遞給肖戰和阿梨,說道:“哈哈,他們來請師傅我,去當三山縣的訓導,而且這個道觀,以後就真正的屬於我們了”
肖戰識字,阿梨認識的字,就比較有限了,見阿梨一臉茫然的表情。張長青心想:“除了學武,看來還是要教他們讀書寫字才行啊!”
三天後,張長青叮囑肖戰他們看好家,早早的,就趕到了三山縣縣衙。
“張訓導,你來了”
趙鶴雲領著一群人,在後衙迎接張長青。
“縣尊大人,有禮了”
張長青先拱手,向趙鶴雲行了一禮。
趙鶴雲還了一禮,開始為張長青介紹身邊的人。
“這是本縣的教諭,黃駿琛,黃教諭,負責主持本縣的縣學;這是本縣的何助教、賈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