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贈票
新的一週,紀暘很早就到了辦公室,才煮好了咖啡,趙文愷就來敲門了。
“紀老師,早啊。”
“趙老師早,快請進。咖啡,要麼?”
趙文愷抱著電腦和紙質筆記本進來,笑著擺擺手,“不了,喝不慣那東西。紀老師愛喝?”
“嗯,讀博時一天三杯,不然沒精神幹活兒,久而久之,就戒不掉了。你想坐沙發還是?”紀暘指指自己工作桌旁邊的一把椅子。
“坐你旁邊吧,因為我想紀老師等會兒可能要給我展示些ppt之類的。”
“好。”
紀暘把咖啡壺放在抽屜櫃上,倒了一杯咖啡放在鍵盤邊,啟動了電腦。
趙文愷坐到他旁邊,把自己的電腦和筆記本放下,翻到了空白的一頁。那筆記本很厚,紙張看上去因為經過太多的翻閱,都發軟了,泛黃的紙張被黑色為主,紅藍為輔的筆記填滿,都是趙文愷多年的心血。
他這次來找紀暘,是為了一個自己的新合金研究課題。他想透過微觀模擬的方式預測出這款合金的變形效能,尤其是彈性變形特質,如果能順利得到他需要的結果的話,不僅課題目標能實現一半,他還能發高質量文章,畢竟針對新材料的泛性研究,總是比已存在材料的深度挖掘研究好發文章的。
只不過他之前都集中在宏觀表徵和宏觀模擬這個領域,在微觀模擬領域只是有所瞭解但是缺少諸如建立微觀模型,數值計算的經驗,而這正巧是紀暘擅長的,所以他就在上週和紀暘約好了時間,跟紀暘學習一下。
紀暘跟他介紹了大概的流程,包括基本的表徵實驗和構建模型的工具,並開啟自己之前發的文章一步一步地介紹,趙文愷很快就弄明白了要實現自己的研究目標需要做的工作。
他表示表徵實驗和樣品測試什麼都好做,本院沒有相關裝置的話可以借用外院的或者送到外面的測試公司做。
“只是你說的這個晶體塑形模型,”趙文愷皺起眉,“這個挺難辦。我聽你方才的意思,需要在模擬的時候把這個模型寫成子程式嵌入計算過程中。網上能找到相關的程式碼嗎?”
紀暘搖搖頭:“找不到的,這個模型的程式碼不好寫,得用fortran這種老古董語言,大家不會輕易分享出來。不然人人都會了,他們拿什麼發文章?”
“那你的模擬?”
“我有自己寫的程式碼。”
趙文愷湊近,試探著問,“那紀老師方不方便分享一下?”
紀暘被轉椅往後推了推,他真的不喜歡和別人靠太近,哪怕是同事。
他客氣地笑著對趙文愷道,“我的程式碼不能輕易分享。”
趙文愷當然懂他的意思,“如果我把紀老師列為共同作者,那紀老師願不願意分享程式碼?”
“幾作?”
“紀老師覺得幾作合適?”
紀暘沒有立即回答,而是跟趙文愷仔細分析起來,“趙老師,按照你的計劃,微觀模擬結果肯定佔據了你打算發表的研究成果的大頭,寫文章的時候這個晶體塑形模型也會佔據至少兩頁的內容。說白了,你研究成果與否以及文章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會依賴於我的程式碼。我肯定不會拿你文章的一作,不過通訊作者我倒是想拿的。”
趙文愷面露難色,“紀老師,這通訊作者恐怕也比較難給,我得給尤乾院士,一來他是我的導師,二來有他做通訊作者,文章命中率也會更高些。”
紀暘發笑,“文章中不中,難道最終看的不是文章的質量麼?”
“是,但有大佬背書,在審稿時總會更有優勢的。”
“那共同一作呢?”紀暘覺得自己的貢獻其實是夠得上這個排位的。
趙文愷更為難了,“紀老師,咱們學院評估考核時,文章的一作和通訊各佔50的貢獻,共一的話我就只有25了,這樣考核的話,我很難過的。”
看著他近乎哀求的神色,紀暘想起了入職當天劉虹跟他說的趙文愷的處境,出於對同事的同情,心一軟,就不想跟他在共同作者的排列上糾結了,“那咱們這樣,我把程式碼分享給你,教你怎麼搭建模擬的計算環境。到時候寫文章你把我列為二作就行,但是,你要分五個你們組的掃描電鏡的tie sot給我們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