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完,帶著江良慶和宋兮迅速離去。
納尼?那些記者都像企鵝一樣風乾在那裡。
“矽谷除了半導體和網際網路,還有別的高科技公司嗎?”那個女記者終於茫然地問旁邊的人。
被問的記者很自信地聳聳肩:“當然有,還有一家吉利得科學。”
草!一群記者迅速散了。
沒人會相信,蕭山會去收購吉利得,那個公司不但很,而且是生物製藥啊。
這和蕭山的方向完全不搭界,他可是要打造半導體產業鏈的人。
他們寧可相信蕭山去收購希爾頓酒店,用來給自己住,也不信蕭山會收購吉利得。
……
吉利得公司的辦公室中,董事長馬丁,正看著蕭山的採訪新聞。
當蕭山最後出此行目的就是收購的時候,馬丁頓時瞪圓了眼睛,滿腦袋問號。
“矽谷裡,除了半導體和網際網路,唯一的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就是吉利得啊!”
“可蕭山不是it界的嗎?難道他對生物製藥也感興趣?”
這個念頭太荒誕了,馬丁自己都不信。
蕭山介入綠山咖啡,那是解除禁閱需要,為的是提升自己在民眾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他投資電動跑車,那也是因為看好太空技術公司,有曲線收購的意思。
可他介入生物製藥是哪門子意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目標不是吉利得,那蕭山的話怎麼解釋?
馬丁想的眼睛都直了,電視畫面換成了廣告,他都沒有察覺。
吉利得公司正缺錢的時候,如果蕭山肯入股吉利得,那真是好處太多了。
雖然馬丁不相信蕭山懂生物製藥,但他是最優秀的企業家,就像他不懂半導體技術,甚至不懂網際網路技術,可絲毫不耽誤,他把太積電和網站都做的很好。
這就是優秀企業家的遠見卓識,給企業帶來的好處。
但最直接的好處,就是錢了。蕭山的加盟,不但可以讓吉利得股價大漲,營造良好的企業形象,省去巨大的廣告費用,同時銀行也願意貸款給這樣的企業,從而讓吉利得獲得大量的研發和收購資金,
在併購中壯大。
現在的吉利得,實在太微了。
就連馬丁自己都不信,吉利得會成長到市值千億美元的巨無霸,成為地球上最賺錢的製藥企業。
後來的吉利得,單隻治療丙肝的藥物,一片就要一千美元!
沒錯,就是一片!
吉利得就靠這一種藥物,全球銷售,每年賺取幾百億美元。
而且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除了吉利得,誰也生產不出來有效治療丙肝的藥物。
更厲害的是,吉利得的藥物,治癒率達到90%,而且沒有副作用。
這就變成了壟斷利潤,賣多少錢自己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