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講的都是真的。”
“你要說什麼,我都知道。”楊清一看著段如是,“不若我來說吧。”
不待段如是回應,楊清一就自顧自地開口:“光宗生有七子,活下來的卻只有兩個。一個是皇上,一個便是王爺。”
“他的母妃劉氏,因為得不到寵信,常年抑鬱,在他四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光宗把他交給了一位李選侍——當時宮中,有兩位李選侍,因此為了區分,人們把這兩位選侍分別稱為西李、東李。這裡的這一位就是西李。”
朱由檢出生的時候,當時的皇上是他的祖父萬曆。他的父親泰昌不受萬曆待見,因此日子也是如履薄冰,孫子就更不會在意了。萬曆死後,泰昌上臺,然而僅僅只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死了。這就是明末歷史上三大案之一——紅丸案。
楊清一頓了頓,她看了一眼段如是,段如是認同地點了點頭。
她便又繼續道:“西李是一位刁蠻潑辣的主,卻很得光宗喜歡。可想而知,她對信王的撫養,會是怎樣的苛刻。五年後,皇上的生母王氏也去世,光宗又將皇上也送到了西李宮中。西李的頤指氣使也是愈發地厲害,當時皇上只有十四,王爺不過九歲。兩人相依為命。後來西李生了八公主,無暇照顧,撫養他們的,便是東李。”
段如是不置可否。
“與西李不同,東李卻是仁慈寬儉。她心地善良、有母性、待人寬和、生活樸素。不像在西李宮中無人疼愛,東李是王爺莫大的慰藉。不僅如此,她在給予母愛的同時,也傳授了較為端正的人品。只是後來皇上登基,王爺被封王后不久,東李便因為小人的欺壓病逝了。”
段如是微微有些驚訝,沒想到她竟然能將這一段往事說的如此透徹。楊清一見狀,心中感嘆,自己所知是後人所寫的歷史,避諱自然少了很多了。
“我說的可對?”
“你瞭解的很深。”段如是坦然道,“只是有一點,你並不是他,有些情感,微妙至極,我們其實只是管中窺豹而已。”
“東李人雖然好,確實如你所說,只是當時的情況,其實所有人心中都有數,東李蘭心蕙質,更是明白當時的皇上的地位,將來又會是什麼人。”
楊清一微愕,卻聽段如是繼續道:“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東李對皇上的照顧會更細心,無微不至。雖然由檢年紀尚小,可是從小的遭遇便讓他更為敏感,他不可能看不出東李這微微的偏心。”
“小孩子嘛,就是喜歡吃糖,如若給皇上的和給他的一樣,那麼這糖自然是美味萬分。可是給了他一顆,卻給了別人三顆,即使這糖味道再好,卻也微微有些變味了。”
楊清一似乎從來沒想到這一點,這會聽段如是的真言,她隱隱有些預感。
“即便如此,由檢卻也知道皇上對他不差,那段在西李宮中相依為命的日子恍若昨日,他不會僅僅因為這個就去嫉妒、討厭皇上,即使心中有一些苦澀。畢竟他出生卑微,自己又是皇五子,得不到關注倒是常理。”
“皇上的心思並不細膩,可是小孩子藏不住什麼心事。由檢的悶悶不樂,皇上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皇上比由檢大了五歲,可是卻不如由檢早熟,儘管如此,他還是每天會想盡辦法逗弟弟開心,想讓他開心起來。”
楊清一看著段如是意有所指的眼神,終於明白,天啟在朱由檢心中不是無所作為的皇上,而是那個一心呵護著弟弟的朱由校。
儘管朱由校放任閹黨坐大,儘管東李的死跟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太監離不開關係,可是她想,他也許從來就沒有怪罪過他的哥哥。
因為在他心中,天啟也是一個可憐人。
段如是看著楊清一不再安然的神色,安慰一般摸了摸她的頭,又繼續道:“皇上的用心填補了由檢心中感情的缺失,他不再介意東李的偏心,因為他不僅僅得到了母愛,他還得到了更為難得的手足之情。”
“現在你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