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並無思緒,是以僅能直白而問。
且柳襄既是已否定了是東臨蒼所派,如此,她倒是當真不知這大英之中,竟還有何人能對她姑蘇鳳瑤與柳襄出手相救了。
待得嗓音落下,她凝在柳襄面上的目光越發深沉。
柳襄面色也稍稍變了變,瞳色緊烈,隨即也渾然不顧面上的傷口猙獰,目光徑直迎上鳳瑤的眼,略是緊著嗓子道:“那些救得柳襄之人,是大英衛王的人。”
衛王?
這話入耳,鳳瑤面色頓時一變,心口也驟然起伏,思緒狂湧,各種疑慮皆升騰磅礴,壓制不得。
怎會是衛王?
連東臨蒼都不敢輕易明面的出手,那衛王,竟是敢如此公然出手,從而與大英左相的勢力作對?再者,倘若大英太上皇一旦知曉那衛王百里鴻昀在彩燈節上對大英左相的勢力大開殺戒,就論這點,大英衛王也是得不到任何好果子?
是以,衛王此舉,又是何意?
鳳瑤滿目複雜,一時之間,不曾言話。
待得沉默半晌,她才強行按捺心緒,陰沉道:“此訊息可全然確定?”
柳襄點點頭,隨即便從袖中掏出了一隻令牌朝鳳瑤遞來,“全然可靠。柳襄上岸後,有人給柳襄遞來了這令牌,說長公主已出城,讓長公主追隨出城。柳襄不知真假,但的確尋不到長公主,只得冒險一搏,卻待策馬行至國都城門,便聞守城並未說是衛王令牌,且那守城之將似又與衛王關係極好,隨意盤問柳襄兩句,便並未為難,開城放了柳襄。柳襄一路策馬出城,後在中道遇了伏鬼,又受伏鬼指路,才追上了長公主。”
冗長的一席話,他說得極為認真,條理分明,只是這話入得鳳瑤耳裡,卻因太過的恰到好處,全然給人一種懸乎與不真實的感覺。
就如,那衛王給了柳襄令牌,柳襄便可安穩出城,且她昨夜與顏墨白拿著穆元帥的令牌出城,都還被大肆盤問了一番,更別提柳襄單槍匹馬出城,又若非那守城之將與衛王極熟極熟,甚至熟到都能聽從衛王之令的話,若不然,僅憑衛王一個令牌,那守城之將又何曾輕易將柳襄放走?
是以,如此可否委婉驗證,那衛王絕非如表面那般無能浪蕩,而是,可隨意號動城門守將,暗中勢力不可小覷?
再者,柳襄便是出了城,又如何會這般巧合的遇上伏鬼?倘若不是伏鬼專程主動的與柳襄相遇,柳襄又如何遇得上伏鬼?再者,昨夜也僅是她與顏墨白一道出城,伏鬼仍還在國都城內,而柳襄所言竟是在國都外遇見了伏鬼,如此,那伏鬼又是何時出的城門,且又是如何出的城門?甚至於,那伏鬼又是如何知曉她姑蘇鳳瑤離開了營地,甚至還能這般準確的為柳襄指路?
越想,各種疑慮便全然驟起,搖搖晃晃,難以理清。
卻是正這時,柳襄靜靜凝她,再度道:“衛王那裡,柳襄的確不知衛王為何會幫柳襄,也不知衛王為何要助柳襄出城,只是,柳襄出城之後,在官道上突然遇了伏鬼,即便伏鬼不說,但柳襄憑伏鬼的神態與語氣,也能肯定,伏鬼為柳襄指路,讓柳襄儘快來追隨長公主,該是受了大周皇上的指令。”
鳳瑤應聲回神,滿目複雜深邃的凝他。
柳襄繼續道:“伏鬼行事,每件事都會依照大周皇上的指令行事,是以,伏鬼讓柳襄指路,讓柳襄極是精準的追上長公主,便也該是大周皇上之意。再者,往日行軍途中,大周皇帝對柳襄雖是不喜,但也覺柳襄極為可用,是以不曾要柳襄性命,他知柳襄對長公主極是上心,一心一意,是以當初在群獅追逐之中,才能那般放心的將長公主交給柳襄護著,而這次,想來大周皇帝的初心仍是未變,仍是僅相信獨獨柳襄才可全然護好長公主,是以,才有了伏鬼在官道上與柳襄恰巧相遇並指路之事……”赤龍武神
話剛到這兒,他眉頭微微一蹙,面色也驀地一遠,欲言又止。
鳳瑤兀自靜坐,仍是沉默,思緒也隨著柳襄之言越發翻轉與思量,待得半晌後,她深邃幽遠的瞳孔徑直迎上柳襄的眼,“你有何話,說出來便是。如此欲言又止藏著掖著,也非你柳襄之性。”
柳襄微微一笑,略是柔膩無奈的道:“果然長公主是瞭解柳襄的,仍也是看得出柳襄還有話想說。只是,便是柳襄不說,憑長公主的聰慧,也應是能憑柳襄方才的几席話聯想到某些事才是,就如,衛王熱絡差人送柳襄出城之事。”
鳳瑤心中起伏,一道道森然幽沉之感大肆在心底蔓延。
柳襄這話沒錯,她的確是憑著他方才之言,想到了一些東西。只是,那些所想之事仍也是極為懸乎,連自己都有些不信,是以,便也想讓柳襄托盤道出,看看他之所想是否與她一致。
心思至此,她也並未言話,一雙深沉無底的眼,仍是靜靜的鎖著柳襄。
柳襄似是這才再度憶起臉上的刀痕,猝不及防怔了怔,目光也稍稍滯了滯,當即故作自然的垂頭下來,待得斂神一番,才平下心緒,又道:“長公主這些日子住在東臨府內,連大英皇帝都不曾全然真正的確定長公主身份,是以那衛王,自然也該無法確定長公主身份才是,這般一來,衛王連長公主身份都不知,連長公主都非全然注意,又如何注意得到長公主身邊的我。便是我昨夜在高臺之上與大英左相大打出手,但這點也不是衛王搭救我的理由。畢竟,柳襄人微言輕,且又與衛王不熟,何德何能會讓衛王不惜與大英左相的勢力冒險的明面作對,也要救柳襄性命。又或者,即便他是當真看中了柳襄的勇氣亦或是武功,他救下柳襄,自然也該讓柳襄成為他手中的棋子,為他所用才是,又如何會大費周章的救下柳襄,且還要大費周章甚至馬不停蹄的將留下送出城來。甚至於,衛王一味的要救下柳襄性命,一味的要將柳襄迅速送出城,彷彿在趕時間一般,且柳襄出城不久,便遇了伏鬼,而後繼續大趕時間的朝長公主追隨而來。如此種種之事,雖看似懸乎荒唐,令人心愕,但仔細一想,卻又有條極為明顯的主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說著,他嗓音稍稍頓了片刻,而後略微壓低的嗓音,繼續道:“且那主線便是,衛王救柳襄性命,送柳襄出城,從而,才能讓柳襄有命活著並在國都之外遇見伏鬼,而遇上伏鬼之後,柳襄的所有使命,便被分配甚至催促著來追尋長公主,是以,柳襄斗膽猜測,這一連貫之事層層發生,最終目的是要柳襄保得性命,從而專程來護長公主回得大旭。而長公主也再想想,這偌大的大英之國內,還會有誰能有如此強烈之願讓柳襄護送長公主回大旭?”